由于英国是传统的海上强国,又有英吉利海峡做为天然屏障,所以德国无法直接进攻英国本土,德国原本计划是利用其空中作战优势给予英国空军以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空军为其海军提供登陆作战的海上走廊,而不列颠空战中的失利使得希特勒不得不把目光东移。当时德国可选择的余地已经非常小,不过两处,一是经希腊进入土耳其进入中东,从反向打击英国势力,一是强行占领苏联,从苏联寻找突破口。二战中土耳其和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这种半同盟关系使德国无法直接对其进行军事占领,而且经土耳其进入亚洲,同样要和苏联发生正面冲突,而从土耳其进攻其补给线要通过情况复杂的巴尔干半岛,不如进攻苏联便利。另外有几个错误判断使德国认为进攻苏联是最佳选择。一是三九年到四零年的芬苏战争苏联损失巨大,人员损失达百万之众,此战充分暴露了苏军战斗力非常低下军队组织能力差指挥员在遭到大清洗后素质不高的一面,而德国陆军的实力显然不是芬军能相比的,芬苏战争中德国向芬兰派了大量的军事观察员,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苏军的作战能力,他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影响了德国统帅部的决策。二是西线的速胜使德国统帅部对德军的信心大增,二战时一般认为法军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战斗力在苏军之上,而这支最强大的陆军不过一个多月就被消灭掉,使德国统帅部高估了德军的实力。三是在苏联刚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请洗,有经验的军队指挥员被大量清洗掉,严重影响了苏军的实力;四是苏联刚经历的大清洗使德国人错误地觉得苏联人已经不会再支持斯大林政权,错误地估计了政治形式。五是对苏联后续作战能力和英美等国对苏联超越意识形态的坚决支持估计不足,错误地判断西方会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坐视苏联灭亡,而英国在欧洲一贯的方针是纵容德国人东进,这种方针加深了德国统帅部的错误判断。
此外从经济上考虑,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乌克兰则是苏联的粮仓,高加索有欧洲最重要的油田,顿巴斯有最大的煤矿,这些生产能力及资源,是德国异常渴望得到的,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而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质,可以成倍地加强德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应付将来可能的美英联合对德作战。
此外,从更大的战略方针考虑,击败苏联可以迅速和日本汇合,打通更有意义的亚欧大陆线,彻底切断英国殖民主与本土的联系,彻底突破英国现实乃至美国潜在的封锁,将美国孤立在美洲,进行反封锁。
至于说夺取生存空间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宣传报道,希特勒是个政客,政客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为情绪左右只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体的利益驱动及利害关系的衡平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德国总参谋部、最高统帅并不仅仅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实际上德国的将军们在四一年也对进攻苏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德国已经上了战船,只有两条路,胜利或毁灭,希特勒的赌徒心态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筹码而已。
那么,德国不进攻苏联可以不可以呢?这对德国同样是危险的,德国军事指导思想就是速胜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国的指导思想却是相持,可以说,德英相持,对德不利,对英有利。作为苏联来说,尤其希望看到这种相持,当德国在相持中逐渐被弱化的时候,苏联必然会采取和德国一样的方法: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单方面进攻,这一点,德国统帅部应该有共识,而且看得非常清楚,从苏联在波兰战役及其后的吞并波罗地海各国、芬苏战争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
现实的危险是,德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德国在空前的胜利下暗藏着致命的危机,就好比一个人练就了吸星大法但却损害了心脏一样。德国进攻苏联是看到战胜英国无望而且有着非常现实的失败危险时,不得已采取的赌博行为。
这才是德国在一九四一年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

1.《【德军 】关于德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德军 】关于德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news/12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