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是非常强大的上单AP英雄同时也是比较有操作难度的英雄,以下逐步分析
1。兰博为什么要打上单?首先兰博是近程英雄,中单易被远程英雄压制,如果不想被压制就容易压线,压线很容易被GANK,而且兰博不具有瞬间的控制跟爆发,不能很好的带动全盘的节奏,所以中单也不太合适,而兰博的Q也就是喷火的技能,对小兵伤害是减半的,所以打野的话效率比较低,综上所述,兰博上单很合适。
2.兰博的操作为什么说比较难?首先大招R需要两次的释放,即鼠标点到指定位置后还要旋转,其次,热量的掌握也比较难,还有什么时机上前,什么时机后退,都比较需要技巧,对于一开始玩的玩家来说,很容易感觉他的伤害并不可观,所以认识不到兰博的强大。
3.为什么说兰博上单很强大呢?首先兰博的四个技能都是无消耗的,而且CD比较短,尤其是Q跟W,其中Q具有非常恐怖的持续输出,而且如果具有冰杖,可以获得非常强大的减速效果,前提是必须对准对手,其次,兰博的W拥有抵消伤害并且加速的效果,也就是说可以抵消诸如船长的Q潘森的Q,再次,E具有长距离输出,而且具备高达15%的减速效果,而为两次,就意味这如果把握好减速时间,可以大大延长其加速效果,大招伤害虽然不很恐怖,但是距离非常之远,而且还附加区域减速效果。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兰博这个英雄有肉,有输出,有减速。
出装:兰博上单最好的出门装是布甲 5药,为什么要出布甲,因为现在上单英雄技能大多数为AD加成,如船长的Q,瑞文的QW,潘森的Q,猴子等等等,这件物品并不继续合成,但是保留下去有利于对线,5药也充分保证了续航能力,当然也有鞋子 3药的出法,但是我个人感觉不如前者,兰博先出鞋子跟吸血枪,同样是为了续航能力,然后出法穿鞋,这对兰博的输出非常关键,许多人喜欢出水银鞋跟忍者鞋,我也不太推荐,因为前者的减少控制作用对兰博来说并不明显,忍者鞋也无法提供兰博的输出,其次是冰杖或者远古的意志,我一般是根据情况,余钱多了就先冰杖,哪怕先买860的爆裂权杖也行,如果比较逆,就先意志,毕竟435的书比较好出,而且有非常好的团队增益,出冰杖是因为Q的持续减速效果,而且还能撑血,加法强,非常实用。之后出法抗杖,既能够增加法抗,而且能加法强,减少周围单位法抗,对这样一个近程法师很实用。当然暴力一点出帽子也可以。
技巧:兰博的前六级加点顺序是EWQQQR,之后主Q,WE对点或者主W,首先兰博1级的Q伤害非常低下,而船长等英雄,完全可以利用Q对刚出来的兰博就进行压制,1级用E远程补刀,2级升W是为了抵消诸如船长潘森的Q,猴子的二连,前提是反应要快哟~4级进入兰博的第一个小爆发,首先,你要开启W,有加速跟抵消伤害的效果,开启Q对着对手猛喷,如果对方选择死磕,等到Q结束回头放E减速,然后重复开WQ猛喷,兰博的QW的技能CD非常之短,可以大幅度的消耗对手,把握好热度,如果是黄色释放Q伤害更高,所以兰博Q要频繁释放,如果你QW结束你热量已满,这是不要怕沉默,平砍对手,这是普通攻击有很高的伤害加成,尤其在前期。记住兰博不是爆发性法师,是持续高输出法师,所以兰博的伤害不在于一下把对手打死,而是把对手恶心死,压惨,找机会再弄死。所以W-Q然后后退放E,然后再W-Q如此循环,基本可以把对手压惨。大招虽然不是很恐怖的伤害,但是她也有足够的伤害对于追杀跟超远程增援都很有作用,对线的时候,对手红血时放大招,不仅瞬间造成伤害,而且有减速效果,利于直接击杀之。
注意:首先很多人认为兰博是个肉,这种说法非常错误,兰博是一个法师,只是说兰博有较其他法师更高的生命成长跟非常强大的护盾,所以能吸收更多的伤害,如果让兰博充当一个主TANK,出狂徒等肉装,都是非常不合适的,其次,兰博前4级必须耸,4级之前没有任何伤害可言的兰博打架会非常的伤,许多新手都喜欢1级升Q其实对线效果非常不理想,尤其是对上单的一些强势英雄,往往力不从心。然后,兰博是一个持续输出英雄,永远不要想一巴掌把对手拍死,除非你有很大的装备优势,否则你会得不偿失,还有就是兰博开WQ的时候一定不要耸,Q的持续伤害高过任何一个点伤技能,而兰博Q结束一定要回头,不要盲目冲锋,等待下一个Q的CD,其实很短的。兰博是一个持续法师,所以站的久才是关键,为了增强法伤,盲目的裸帽子,出法穿桶的做法都非常不可取。
我上单打RANK1800排位兰博用的也有100来场了,上单除了瑞文跟船长是打成平手吧,其他一律压爆,希望你也能把兰博玩好,这个英雄的操作性很强,可玩性也比较高,最后希望您LOL愉快!
1.《【机械公敌兰博攻略 】机械公敌兰博定位 打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机械公敌兰博攻略 】机械公敌兰博定位 打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news/12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