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内,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介绍,过去我们只发现两个坑,这只是祭祀区的一部分。“我们根据这两个坑已经写出了数百篇论文,实际上很多论文可能都是错误的,不完整的,推论就可能走上歧路。”这一次勘探从2个坑增加了8个坑,并且对周围都进行了详细勘探,“那么我们就较为完整的掌握了当时神庙或者是宗教场所(的样貌),也有助于我们复原当时其内部的空间,就能知道当时的祭祀场所是怎么一回事。”
三星堆遗址位于距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城西7公里,距南兴镇4公里的鸭子河畔,南距离成都约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由于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
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古蜀,主要遗存在金沙遗址),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对研究古蜀文明有着巨大的考古价值。
据史料记载,古蜀国共经历了蚕丛氏部落,柏灌氏部落,鱼凫氏部落,杜宇时代和开明时代五个时期,历时2400余年。
(一)蚕丛氏部落
大约公元前2700年,蚕丛氏部落由岷江石室(今四川茂县北叠溪)走出,他们经过今茂县与汶川之间的茂汶盆地后,逐渐发展农耕。并一路向南循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到达广汉三星堆一带。并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了第一个都城瞿上城活(今成都市双流县城南牧马山)。
蚕丛,作为古蜀国第一个蜀王。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把养蚕技术在西南大地传播开来。
——穿插记事——
①黄帝之妻,嫘祖,西陵氏之女(一说河南西平,一说四川盐亭),会养蚕抽丝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
【嫘祖生二子,长子青阳降居岷江,即蚕丛,无依据可考。】
②大禹出生于龙门山脉中的四川省北川县,该县距离同样龙门山脚下的广汉三星堆城仅200里路(大部分为平坝路),并且紧邻古蜀国蚕丛氏的老巢茂汶二县,在史前民族构成上同属于羌族集团控制区域。
大禹治水第一战: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地点就是古蜀国境内的都江堰,大禹在此将岷江(古称大江正源)水分出一股流向金堂峡口以降低成都平原水位。
古蜀国三星堆文明早于夏王朝二里头文明500-1000年。在大禹建立夏王朝时期,礼器规格上三星堆胜过二里头,体现出历史更悠久、更富足成熟的城邦领先于初生的城邦,最终的城池规模三星堆以350公顷大于二里头的300公顷也可印证。目前有证据表明二里头早期文物样式有三星堆的影子,到后期殷商时代这种三星堆风格就完全消失了。
【大禹神话,禹与夏朝,无依据可考】
③公元前1638年,即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兵临岷山,岷山氏战败,为了逃脱惩罚,效仿有施氏献上两大美女琬和琰求和。一向对美女来者不拒的夏桀,此时对妺喜的好感渐失,正好借两位新人慰藉君王心。他特意让人用苕玉刻上“琬”,用华玉刻上“琰”以示珍爱。同时,他还借故将妺喜遗弃在别宫(洛水附近),使自己得以专宠岷山二女。
④公元前1300年,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下降,生活在亚欧草原上的古印欧人开始向南迁徙。
一支向西,从小亚细亚东部横穿安纳托利亚高原进入欧洲,使得希腊文明进入黑暗时期,直到大约400年后的公元前8、9世纪文化才开始逐渐恢复。
一支向东,并在中亚附近分开。
一部分向南进入印度后,将创造出灿烂文明的印度原住民征服后,制定了种姓制度:入侵者被列为最高的种姓,而原住民却被列为低等种姓,最终,比中国起源更早的印度文明逐步衰亡。
一部分继续向东最终到达中国的新疆,与当地文化混合形成小河文化。进入中国的这支印欧人在继续深入的过程中,与殷商武丁妇好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发生了争夺战。
把妇好墓中有关“西北战争”的甲骨文梳理后,“斩白首”成为最可靠的原始资料,揭开了中华民族在形成时代艰苦奋斗的真相,西北战争的胜利,实为奠定中华文明的一连串决战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
商朝君王武丁之子祖甲执政后期,蚕丛氏部落被商人打散,他们的一支,“从茂汶盆地的东面翻过与岷山相连的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机重新抗争。
(二)柏灌氏部落
长期征战过程中,一部分羌人在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于是在一位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
柏灌氏领地范围涵盖今彭州、什邡、郫县一带。
正如某些考古学家所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上有鹤的模样,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蚕丛有关的话,那么遗址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关。也有专家认为“柏灌”源自泊灌,意为该部落人民善于种植。
后来,势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日渐壮大的鱼凫氏部落兼并了。
(三)鱼凫氏部落
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建都在今天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
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三千年。
⑤远古的羌人在成都平原发展成蜀族以后,碰上了一个无法避免的大问题:四川盆地食盐缺乏。羌族的池盐远在千里之外,又有重山阻隔很难运送,所以只能依仗巫、巴之盐。巫耋和巴人生活在长江三峡和川东一带,此地盐泉密集,很久以前巫耋和巴人就与盐泉相伴,伐木煎煮泉水,用晶盐与四周的居民交易。
从蚕丛到鱼凫时代,古蜀人曾到川东三峡地区,购回食盐。巫耋和巴人自然不会放弃川西这个大市场,纷纷溯江而上运送食盐。在盐利的分享上巫、巴间也存在矛盾,巫耋的盐产量高于巴人,而巴人紧邻长江,得舟楫之便,双方若发生争执,不论哪一方失利,都会影响到古蜀王国的食盐供给。
作为西南最强大的政权,鱼凫派出一支队伍驻扎在瞿塘峡以西地区,在巴巫之间建立“非军事区”,保护“国际盐利”和长江盐运畅通无阻。暗地里他们也自己动手采盐制盐,保证古蜀王国的食盐供给不会因巫巴之争而间断。
这支队伍在今奉节县白帝城西的河滩上垒石扎营,据说石垒纵横八行,共64垒。据专家考证,这就是晋人误传诸葛亮为阻击东吴陆逊追兵而设的“八阵图”。隋唐以来,人们对此说法深信不疑,不曾想到这是古蜀王国“维和部队”的大本营。
(四)杜宇时代
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西伯侯伐纣的战争,号称蜀。
杜宇生于江源(今四川省崇州市),娶朱堤(今云南省昭通市)之妻。国土领域向东可达嘉陵江,向西可至今芦山、天全一带,向北可到汉中,向南可抵今天的青神县。此外,他还把领土中的汶山建设成牧场,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云南省、贵州省一带变成花园。
迁都郫邑(今四川省郫县),以杜宇代鱼凫而王蜀。尚把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定为别都。以此标榜,自己的成就力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君王。
在杜宇氏统治蜀地的同时,他和当时位处中原的周朝也有往来,并献上许多贵重礼物,以和周朝交好。
“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春秋战国之际,杜宇氏去王号而称“望帝”,接着又更名为“蒲卑”。
望帝杜宇掌政时期,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营造了古蜀国农耕文明。稳坐江山一百余年之后,蜀地遭了一场水灾,非常严重,不可收拾。于是命当时的宰相鳖灵,治理岷江的洪水,并将王位禅让给他,隐居于西山,即岷山。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为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
亦有说法称,杜宇实际上是被鳖灵推翻后逃亡到岷山,因复位不成,怨魂化为杜鹃。
(五)开明时代
鳖灵,据传本是荆地之人,溯江而上至郫县。因治玉垒山水患有功,被拥为蜀王。
公元前666年前后,建立开明王朝。
丛帝,即鳖灵,是首位开明帝。鳖灵原是蜀王杜宇之相,因治水有功,使蜀国“民得安处”,后杜宇禅让,称丛帝。一说鳖灵兵变,逼死杜宇,自立。杜宇冤魂不散,即成杜鹃鸟。
蜀卢帝,又作蜀成帝,开明朝第二任帝。曾经进攻秦国至雍城。
蜀保子帝,又作蜀褒子帝,开明朝第三任帝,曾攻青衣,国威扩张。
开明尚,是蜀国君主,开明第九任帝。开明尚接受中原文化,立宗庙,去帝号改称王,以酒曰醴,乐曰荆。“自梦郭移”,“徙治成都”,遂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名之成都,相沿至今。
芦子霸王,是古蜀国末代君主,开明第十二任君主。
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9年,派大将司马错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迎战与葭萌(今广元市的昭化),蜀军战败,后为秦军追杀,王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及太子死于白鹿山。
至此,古蜀国消亡于历史之中。
随着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将能够更详细的了解古蜀国的文化生活。
1.《关于r a w 古域之战我想说三星堆遗址与古蜀国纪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r a w 古域之战我想说三星堆遗址与古蜀国纪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22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