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字街从宋代到现在有700多年的历史。清代有个十字路口,从这个十字路口北边到岳军路口东段叫十字路口,现在叫十字路口以南到宜人路口西边叫十字路口。
但桂林人习惯上都把阳桥至乐群路口的地段,通称十字街。
今十字街
历史上,十字街多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一条商气重、人气重、财气重的商街,是旧时桂林人最向往的一条商街。
1945年左右十字街上的圆形交通台
清末民初,洋杂百年老店翰芳斋居街中段(现图书城),老板是朱氏两兄弟。老大朱翰品曾任清朝梧州中关关长,完成了经商原始资金的积累;老二朱殿成曾在广西布政使藩台任职,是专为布政使上奏商楷的幕僚,颇通经商之理论及办法。有钱又懂商,何愁钱不达三江?两兄弟专门经营洋货,西装、布衣、皮鞋、洋杂。据称,朱老板经商还和蔡锷搭上了钩。民国初年,蔡将军任总办的桂林陆军小学,教职员工数百人用的日用搪瓷品、衣物、长筒皮靴全部由翰芳斋供货。辛亥革命前夕,蔡将军曾亲笔书写一幅横匾送给翰芳斋,上书“履指气扬”。送匾那天,蔡锷骑着高头白色蒙古马,在欢乐的军乐声中,亲子将匾悬挂于店中堂,引来桂林万人空巷。
下十字街段
民初,桂林最大的食杂店日日安也建在十字街,店主苏少林经营于晚清,靠借梧州亲戚纹银五十两起家,做月饼、糖果及其他饼食,还兼熬三花酒。说来也怪,苏少林开店与十字街有缘,他不在十字街开店,生意就很难做,1914年在十字街创办日日安后,不到一年就赚回了一个店。苏少林十字街一店变两店的消息传开后,引起桂林商界轰动,人人争先恐后将店址迁往十字街,十字街的地皮因此暴涨,居高不下。以百年老布点张永发为例,建商厦光买地皮就花黄金300两,张永发的后裔张香圃办店在十字街后,不久就成为桂林布业大亨。
可见新新照相部
翰芳斋、日日安、张永发等老板在十字街办店的成功吸引不少商家,“做生意讲码头,码头不好,不如不搞”成为桂林人的口头禅,到十字街耍一耍也成为桂林人的一种享受。
逛街的人群
尔后,到十字街办店的有钱庄,黄金首饰店,照相馆,电影院,吴麻子剪刀店,魏万茂烟庄,新三友布店,新三角鞋店,永华、华盛、大众布衣店等。
1944年两旁骑楼街景
当然,旧时人们喜欢十字街不仅是购物,还可以看电影,听桂戏,讨老婆照张相,累了饿了还可以光临天忠云吞店、飞飞粥店(现八桂大厦一带),吃十个二十个天忠云吞,喝飞飞粥店的飞飞粥、及第粥、鱼生粥、田鸡粥,两个铜元一碗,十个铜元随便吃。
汽车经过不宽的马路
有道是,数百年以来,桂林人光顾十字街少不了购物、做衣、看戏、吃粥,总令人乐而忘归。但十字街在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时候,被日军炸成了断壁残垣,惨不忍睹!国人必将发愤图强,强我中华,杜绝此事再次发生!
桂林保卫战后断壁残垣
广西银行总行
本文由桂林旅游纪录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通过历史和文化解读桂林!
1.《商贾云集专题之现在已经看不到民国风遗存了,旧日却商贾云集桂林十字街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商贾云集专题之现在已经看不到民国风遗存了,旧日却商贾云集桂林十字街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