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女子赎身,更闻代替流离。天南地北有归途,死海九州有无缘无故的人。

”是出自宋代诗人刘辰翁的《文姬归汉图》一诗,在其背后也有对应的一段历史故事,就是这样被用或诗或画的形式传承下来。其中这幅画指的就是金代张瑀的《文姬归汉图》,说的是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 因战乱被掳到匈奴部落 后因曹操出于对蔡邕的尊敬,便将其女蔡文姬从匈奴赎回描绘了文姬从北方归汉途中的场景 画面从右至左依次是一位老人扛旗坐在马背上带路 旁边还有一匹小马 接着在相隔数步的地方就是蔡文姬骑着黑色马匹 目视前方眼神坚定 马首两侧各站一个人来牵引 文姬身后是胡汉护送官员 左侧的汉朝官员手举一把蒲扇以遮风沙 右侧胡人官员束紧外衣 看起来像是感到寒冷 这两位官员身后有五名侍从 有两位正交头接耳 一位举起长袖挡风 最右侧身前怀抱着大包包裹 身后背着水壶 马背上似是驮着书卷 画面最左侧是一名胡人 他的右手上有一只鸟也许是作探路用 左手握缰绳 马的旁边还有一只猎犬

整个画面里所有马的背上都驮着或多或少的行囊 加上小马的存在能推测出旅途遥远漫长 从官员侍从们的动作 服饰和飘扬的旗帜 帽带 马尾来看 一路天气状况十分恶劣 风大沙狂 条件艰苦 气候寒冷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动的描绘让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画面中的场景 仿佛看到了动态的人 马 狗

人物身份特点也都从骑的马 服饰 画面布局 神态动作等方面做到清晰可辨一目了然 从画面布局来看 蔡文姬作为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间偏右 占据视觉中心 与前后侍从都保有一定距离 画面中唯二的两个没骑马的人都在她身边

从服饰来看 她身着白衣骑黑马 颜色对比强烈抓住视觉中心 与其他人灰衣灰马拉开差距

从神态动作来看 除了殿后的武士和蔡文姬目视前方 其他所有人 马 狗不是低头弯腰就是用袖子蒲扇挡风 文姬的姿势最为端正自若 体现出她的风骨傲气

这幅画绘于宋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 中原汉人愤慨不甘之心难抒 这一强烈的民族情绪代表了民心所向 促使作者画下这幅《文姬归汉图》 画中所体现的文姬的风骨傲气 将士气概实则也是作者和大量中原人心情的托和写照。

1.《【咩咩子】专题文姬归汉背后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咩咩子】专题文姬归汉背后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7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