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战马是非常重要的伙伴。古人云“无为,真命悬一线”,对战马非常重视。(莎士比亚)。
好马能带领主人建功立业,劣马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则能坑死人。
因为长期处于与匈奴的对抗状态,为了对付精于骑射的游牧民族,汉朝军队一直视骑兵为重要兵种。由于战争中更需要骑兵保持轻快敏捷和灵活机动,也因为当时的马具还不够完善所以采用的基本都是轻骑兵。
陕西杨家湾汉墓出土西汉骑兵俑
终汉一朝,都没有给战马配备全套护甲的习惯,仅马头部的装饰物金属当卢可在战场上勉强保护下马的鼻梁和额头而已。
不过很快,正如古诗所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大家就意识到摧毁骑兵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杀伤对方的战马。骑兵和步兵,差别巨大。而那些没有马的的骑兵也不过等同于最最普通的步卒罢了。就这样,人们开始在战马身上打起了主意。
战马一定觉得,明明是你们人类的矛盾,受伤的却是我……还好,有攻自然有守,马穿的铠甲应运而生。
马铠的出现
《后汉书·鲍勇传》载:“拔佩刀截马当匈(胸)”,由此可见东汉时已有仿古采用皮甲的现象,名曰“当胸”。顾名思义,这是用来保护马前胸的。因为马在冲锋时最容易受伤的也是这个部位。汉代的当胸长什么样?我们今天可以找到一些复原图,参考了西晋的材料,但尚未发现可靠的汉代考古证据。所以这些复原图也未必可靠。
汉代骑兵复原
至三国时期,“马铠”一词正式出现了,见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岂悉以付铠曹自理。”)。
尽管曹操曾经赐给曹植马铠,不过那时马铠并不普及,还是一种稀罕玩意。何以见得呢?
曹操在《军策令》中曾经比较官渡之战时袁绍军队与己方部队的装备差距: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要知道官渡之战前的袁绍家底丰厚,号称“精兵十万,骑万匹”,不过也只有区区三百具马铠,看来还真不是谁都能用的。
虽然这种海报很不靠谱,但汉末三国时期的骑兵确实很少用马甲
令人遗憾的是,大概因为当时本来就很少有马铠,再加上这类物品容易锈蚀,所以目前尚无三国时马铠的实物材料出土,我们只能猜测想象它的模样。
东晋十六国的甲骑具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已经丧失了维护自身统治的能力,地方豪强纷纷崛起。由于时局混乱,豪强世族们开始大量蓄养私人武装。
在河南、四川等地的东汉末墓葬中,常有发现反映这一情况的武装陶楼模型和陶俑。这样的情况在魏晋时期进一步加剧,世族门阀的私人军队掌握着大量的兵器和甲具。
巴蜀东汉墓出土部曲俑,为典型的私兵形象
东晋之后至十六国时期,匈奴、羯、鲜卑、羌等北方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这些游牧民族本就习惯在马背上讨生活,骑兵尽是精锐,进入中原之后与各地世家豪绅勾连,纷纷建立政权割据一方,互相攻打。
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自然促进了骑兵和相关战马防具的发展,很快,骑兵和战马都披甲的重骑兵——“甲装具骑”成为历史舞台上的新主角。
所谓甲装具骑指的是战马具齐备(镫、鞍等)、身披重铠,骑士着完整的铠甲,手执长刀、马矟之类的兵器。在今辽宁朝阳十二台乡(前燕都城龙城)一带,不断出土十六国时期的铁质马铠实物,其中甚至有全套战士铠甲和战马具装。
辽宁十二台乡出土鲜卑铁马胄
此外,在北票市南八家乡喇嘛洞墓地和西官营子等地也有类似物件出土,结合墓室壁画上甲骑具装的图象,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十六国时期重装骑兵的丰姿了。
通过分析比对现在所有的出土实物,考古学家们发现各地找到的马铠保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行业内统一了制作标准。一套马具装铠包含:
- 面帘,保护头脸;
- 鸡颈,保护马脖子;
- 当胸,保护马前胸;
- 马身甲,保护马躯干;
- 搭后,保护马屁股;
- 寄生,像一个大扇面树在马尻上,可以防护骑士的背部也能稍微装饰一下。
这样的话,马除了眼耳口鼻,蹄子和尾巴,其余部分全都被保护起来了。一般来说,具装马铠的材质有皮质和钢铁两种,以钢铁的为主。
马铠分解示意图
关中十六国墓出土披甲战马
具装马铠从何而来
有了如此严密的防护,战马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但是很显然,这种马铠不是突然出现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并不是首个使用具装马铠以及其他优良铠甲的国家,很早以前,波斯已经有使用铠甲和具装铠的记录了——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的军队中采用了铁甲片编缀的鱼鳞甲;在幼发拉底河畔被发现的安息艺术中,可以找到穿着整套铠甲的骑士和身披马铠的战马形象(约公元前247年);公元382年,前秦大将吕光征讨西域,在龟兹见到了当地军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的铠甲(其实就是波斯特有的锁子甲);还有于6、7世纪在新疆地区流行的波斯萨珊王朝开胸铠甲……
古波斯重骑兵复原图
由此看来,我国十六国时期的具装铠很有可能是西方传来经由少数民族传入内地。
不过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其他材料。比如在秦始皇陵园发现了石质的马甲,应当是防护拉车的战马的,是对皮甲的模仿。在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墓中也发现过类似的皮马甲,同样用于驾车的战马。这些皮质铠甲对本土具装铠的兴起是否产生了什么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
风靡百年的重装骑士不只盛行于中国,更通过辽宁桓仁等地区的高句丽人传到了朝鲜半岛,并进一步延伸至日本列岛。
高句丽壁画中的甲骑具装
直到李唐兴起,与鲜卑渊源颇深的甲骑具装才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突厥文化的轻骑兵。在唐太宗昭陵六骏的石刻中,我们发现骑兵战马再次恢复了往日迅捷灵敏的样子。
参考文献: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杨泓:《“甲骑具装”和兵器的发展》
1.《【古代马具】白马金具装——文物中的战马防护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代马具】白马金具装——文物中的战马防护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7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