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BrainNews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众筹|一年,100篇,一起总结一下抑郁症研究的进展吧。

免费分给所有人

036号房间

1、题目:电痉挛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色氨酸代谢产物浓度。

译者:Lenore

色氨酸和狗尿酸通道(KP)代谢产物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

本研究旨在调查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 = 94)与健康对照者(n = 57)的血浆浓度,以及在真实临床环境下接受电痉挛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后的抑郁症患者的血浆浓度,并查验了ECT实施方式及异质心理病理学机制等协变量。本研究使用了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24)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色氨酸(TRP)和犬尿氨酸(KYN)代谢物浓度(邻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 acid, AA)、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HAA)、吡啶甲酸(PA)、犬尿酸(KYNA)和黄嘌呤烯酸(XA))、KYNA / KYN及KYNA /喹啉酸(QUIN)比率更低。对于整组患者而言,ECT治疗后KP代谢产物及情绪评分相关性均无显著变化。然而,在单极抑郁症患者亚组中,情绪评分的提升与KYN、3-羟基犬尿氨酸(3HK)、3HAA、QUIN及KYN / TRP比率升高相关。此外,在病情缓解的患者中,基线KYN、3HK及QUIN与基线HAM-D24的评分相关,ECT治疗后3HK和3HAA浓度的变化与情绪改善相关。与ECT治疗前相比,在一个样本较小的3个月随访组(n = 19)中,KYN、KYNA、AA、3HK、XA、PA及QUIN水平有所提高。总体而言,结果表明ECT疗法可以调动KP。在单向抑郁症患者人群中,这些代谢物与疗效之间的中度相关是有据可循的。

关键词:电痉挛治疗; 犬尿氨酸通路; 病情缓解; 单向抑郁; 非精神障碍

代谢产物示意图

参考文献:Ryan, K. M., Allers, K. A., McLoughlin, D. M., & Harkin, A. (2019). Tryptophan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in depressed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doi: doi.org

2,标题:抗炎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功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译者:Sheena

目标:系统评价抗炎药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我们检索了文献,以鉴定至2019年1月1日潜在相关的随机对照试(RCT)。主要结果是疗效,通过抑郁评分从基线到终点的平均变化来衡量。次要结果包括缓解率和缓解率以及生活质量(QoL)。我们通过分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安全性。使用I2和Q统计量检查异质性。计算合并标准均值差(SMD)和风险比(RRs)。根据治疗类型,抗炎药类型,性别,赞助者类型和研究质量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定量分析包括30项RCT,共有1610名参与者。来自26个RCT的总体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抗炎药可减轻抑郁症状(SMD -0.55,95%CI -0.75至-0.35,I2 = 71%)。与接受抗炎药的组相比,接受抗炎药的组有更高的反应(RR 1.52,95%CI 1.30至1.79,I2 = 29%)和缓解率(RR 1.79,95%CI 1.29至2.49,I2 = 41%)。接受安慰剂。亚组分析显示,单药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的症状严重程度均有较大降低。非类固醇抗炎药,omega-3脂肪酸,他汀类药物和米诺环素的亚组分析分别显示了对重度抑郁症(MDD)的显着抗抑郁作用。对于仅限女性的试验,两组之间抑郁严重程度的变化没有差异。按发起人类型和研究质量分层的亚分析导致相同的结果,但两个亚组均支持消炎药。QoL的变化显示两组之间无差异。胃肠道事件是治疗期间各组之间的唯一显着差异。

结论:该系统评价的结果表明,抗炎药在MDD患者中起抗抑郁作用,并且是相当安全的。

关键字:抗炎药;抗抑郁作用;严重抑郁症; 系统评价

表示选择过程的流程图。 BP:双相情感障碍;MD:轻度抑郁。

参考文献:Bai S, Guo W, Feng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irst: 28 October 2019. doi: 10.1136/jnnp-2019-320912

3,标题:机器学习识别抑郁症中多巴胺能增强所调节的大规模奖赏相关活动

译者:Navy

背景:理论模型已经强调了重度抑郁症(MDD)的系统水平的异常。对于MDD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无偏见但严格的评估,至关重要的是开发数据驱动的方法,利用全脑数据对MDD进行分类,并评估目标干预措施可能的标准化效果。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实验性疗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旨在增强MDD多巴胺能信号传导对全脑奖励相关刺激反应的药理学的作用。

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通过两项独立研究,招募了31名接受单剂量50 mg Amisulpride(MDD-Amisulpride)的无药物治疗的MDD参与者,26名接受安慰剂(MDD-Placebo)的MDD参与者和28位接受安慰剂(HC-Placebo)的健康对照,对来自以上参与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全脑fMRI数据,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型选择,探索奖赏的预期和消耗情况,以识别与MDD(MDD-Placebo与HC-Placebo)和多巴胺能增强(MDD-Amisulpride与MDD-Placebo)相关的特征。

结果:有高度预测性的分类模型可将HC-Placebo与MDD-Placebo区别开来(AUC = 0.87),也将MDD-Placebo与MDD-Amisulpride区别开来(AUC = 0.89)。尽管与奖赏相关的纹状体激活和连通性是最可预测的特征之一,但与仅使用纹状体特征训练的模型相比,基于全脑特征的最佳截断模型要好得多。

结论:结果表明,在MDD中,增强的多巴胺能信号传导可在广泛的区域网络中恢复异常激活和连接。这些发现为解决抑郁症患者的奖赏过程中的缺陷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系统水平的MDD病理生理学和抗抑郁药的药理机制提供了见解。

关键词:抑郁症;多巴胺; 生物标志物;机器学习;生物型;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参考文献:Liu Y., Admon R., Mellem M.S., Belleau E.L., Kaiser R.H., Clegg R., Beltzer M., Goer F., Vitaliano G., Ahammad P. & Pizzagalli D.A., Machine learning identifies large-scale reward- related activity modulated by dopaminergic enhancement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Neuroimaging (2019), doi: .

4,标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缺乏易导致抑郁症以及对治疗的抵抗

译者:He

重度抑郁症(MDD)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导致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降,是世界范围内致残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MDD的遗传和环境决定因素仍不清楚。我们研究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否以及如何会导致MDD。我们首先通过一系列评估抑郁样行为的行为测试(n = 276)检查了PAI-1基因敲除(PAI-1 -/-)和野生型(PAI-1 +/ +)雄性小鼠的表型。接下来,我们使用分子,生化和药理学分析研究了PAI-1与MDD相关的机制。我们在此证明PAI-1在抑郁症中起关键作用,其机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轴无关,而与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代谢受损有关。我们的结果还表明,PAI-1会干扰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依他普仑,氟西汀)的治疗反应。因此,我们强调了一种新的抑郁症基因临床前模型,即缺乏PAI-1是诱发MDD的一个因素。总之,这些原始数据表明,PAI-1现在应被视为导致MDD的关键参与者,并且是开发治疗对当前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抑郁症患者的新药物的一个潜在目标。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羟色胺;多巴胺

PAI-1缺乏与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降低有关。PAI-1基因敲除小鼠(PAI-1 – /-)和野生型小鼠(PAI-1+/+)血清素(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浓度。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在额叶前部皮层(a)、海马(b)、下丘脑(c)、背中缝(d)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Party et al.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deficiency predisposes to depression and resistance to treatments . 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 (2019) 7:153

5,标题:美国重度抑郁症患者初次治疗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的成本-效益对比:一项决策分析模型

译者:Kagami

背景:目前许多指导手册对于初次治疗重度抑郁症都推荐使用第二代抗抑郁药(second-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 SGA)或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尽管许多临床试验都暗示这两种方法有着相似的功效,然而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健康-经济效应(health economic implications)却不明确。

目标:确认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对于初次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成本-效益对比。

模式:决策分析模型

数据来源:meta分析方法分析随机对照试验获得的相关有效数据,以及其他文献中报道的临床数据及经济数据

目标人群:美国初次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成年患者

时间跨度:1-5年

关注角度:医护成本及社会成本

介入干预方式:初次治疗过程中,单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或单独使用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

指标:在2014年花费的美元总数,质量调整生命年数(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以及增量成本效益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基本情况分析结果:在该模型中,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较高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数(1年期多3天,5年期多30天),但其一年期的治疗花费对比第二代抗抑郁疗法较高(医护成本增加900美元;社会成本增加1500美元),五年期的治疗其花费则较少(医护成本减少1800美元;社会成本减少2500美元)

敏感性分析结果: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一年期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法有64%-77%的概率其增量成本效益比为增加100000美元,但其质量调整生命年数稍少;而五年期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有着73%-77%的概率引起类似的结果。另外,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加容易引起抑郁症复发还并不明确。

局限性: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试验以充分评价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结论: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两者之间并没有哪一方有着更加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两者的治疗效果及花费基本相近。在治疗过程中,有部分医生引导患者更加倾向于心理治疗方法而不是药物治疗,这一点值得警惕。

主要资助来源: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国家紧身健康研究所

一年期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疗法更加便宜;而在五年期治疗过程中,两种疗法疗效及花费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Ross, E. L., Vijan, S., Miller, E. M., Valenstein, M., & Zivin, K. (2019).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ersus Second-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ecision Analytic Mode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6,标题:两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组临床试验中抗抑郁治疗与脑连接性的关系:一项治疗机制研究

译者:UTCS

背景: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但近50%的患者要么对药物没有反应,要么就是药物对他们产生了副作用,使得他们无法继续治疗疗程。机制研究通过确定治疗发挥作用的路径,可能有助于促进抑郁症的药理学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旨在确定抗抑郁治疗对神经连接的影响与症状改善的关系,并测试这些影响及关系是否能在两项研究中得到重复。

方法:我们完成了两项SNRI抗抑郁药物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并在治疗前后都进行了MRI扫描。一项是度洛西汀的为期10周的试验(每日30~120毫克,平均92.1毫克/天[SD 30·00]),另一项是文拉法辛的为期12周的试验(每天50~100毫克;93·6 毫克/天[16·47])。参与者由患有持续性抑郁障碍的成年人组成。平衡了性别和年龄后,我们检查了药物治疗治疗对患者的全脑功能性连接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功能连接性变化和抑郁症状改善(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疼痛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检查表-90-修订版)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实验被试在2006年1月26日和2011年11月22日之间进行了度洛西汀临床对照试验(RCT),在2012年8月5日和2016年1月28日之间进行了文拉法辛临床对照试验(RCT)。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收集了32名参加了度洛西汀RCT的患者的MRI 扫描结果和34名参加了文拉法辛RCT的患者的MRI 扫描结果。在这两项研究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组,在之前与疼痛有关的丘脑-皮层-脑导水管周围网络中的功能连通性降低(度洛西汀研究:β=0·06;95% 置信区间为0·08~0·03;P<0·0001;ηp²=0.44;文拉法辛研究:–0·06, –0·09到–0·03; p<0·0001, ηp²=0·35)。在活性药物组中,该网络中功能连接的减少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改善(度洛西汀研究:r=0·38, 95% 置信区间0·01–0·65; p=0·0426; 文拉法辛研究:0·44, 0·10–0·69; p=0·0138)和文拉法辛研究中的疼痛症状有关(0·39, 0·04 to 0·65; p=0·0299)。

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丘脑-皮层-大脑导水管周围神经网络与个体的疼痛经验有关,是一个新的潜在的抗抑郁治疗的重要靶点。

关键字:抗抑郁药物;大脑功能性连接;治疗机制

多体素模式分析得到的地形图

多体素模式分析识别出的治疗效果

抗抑郁治疗前后疼痛网络密度

参考文献:Wang Y, Bernanke J, Peterson B S,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and brain connectivity in two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a treatment mechanism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校对/排版:Simon/小时 (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

1,035期抑郁症研究简报|重度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脑结构相关性研究

2,034期抑郁症研究简报|元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调查报告

1.《【3hk】专题初次治疗重度抑郁症使用第二代抗抑郁药或认知行为疗法的对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hk】专题初次治疗重度抑郁症使用第二代抗抑郁药或认知行为疗法的对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6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