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艳作家团队-双尾猫
字数:2700,阅读时间:约5分钟
编者:弓是冷兵器战场上的主要远距离兵器,弓离不开箭。做箭需要箭,箭用什么材料?冷兵器研究所发表的《世界军武》图鉴系列中提到古埃及军队和赫梯军队使用芦苇作为箭。
对此有朋友提出质疑,芦苇杆怎么可能做箭杆?那么本文就来说说箭杆的那些事。
箭杆的材料要求
冷兵器研究所曾有作者写过《射过去的箭会被捡起射回来吗?古代打仗箭杆可比箭头贵多了》一文,里面提到了对箭杆的要求。
中国传统箭杆多是木质或者竹子,明《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是这样说的:“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虏桦质,随方不一。”
一般来说,木质箭杆有桦树还有柳树等等,这些木材的直度和强度比较好。显然,做箭杆可不是随便拿个木头就行的。毕竟箭杆本身的材质会影响弓箭的射程、威力和精度,保证箭杆的直度和强度,也有利于保证弓箭的威力和精准度。为了确保木制箭杆的直度,古人会用箭杆整直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端子调整。这个看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石峁古城就发现过很多。
▲欧亚大陆出土的箭杆整直器
古代在没有好的木材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竹子,有的竹子,像箭竹,经过简单加工和干燥处理后就可以用了(《天工开物》:“凡竹箭其体自直,不用矫揉。)。有的则需要加工成竹条粘合,那种被称为三不齐。网文里马槊制造传说的源头,倒是特别像三不齐箭杆的豪华版加工方法。
▲箭杆
芦苇为何能做箭杆?
当木材和竹子都没有的条件下,也可以用芦苇。芦苇可以用做箭杆的理由是芦苇杆长且直,箭镞的安装方式有铤式和銎式,芦苇内部中空的自身特性就很适合安装带铤装的箭镞,并且芦苇多生长在河滩上,生长快、成本低廉。古埃及人就因为缺乏木材,所以常常使用芦苇做箭杆。
▲銎式
▲铤式
但是芦苇的强度毕竟比不得木材和竹子。很多朋友对于芦苇箭杆的质疑,也主要是担心其强度。箭杆如果不结实,一旦发生爆箭是非常恐怖的。具体爆箭的图,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因为太血腥,所以这里就不放了。
至于爆箭的问题,那就涉及到了弓的拉力对箭的影响。弓箭在发射出去的时候,弓弦会给予箭杆一股巨大的推力,这股推力从底部传至头部,箭杆就会发生形变,所以箭杆的强度真的十分重要。
实际上,虽然芦苇给人印象中是非常软的,但是每年都有芦苇扎伤人的事情,因为芦苇靠近根部的地方还是比较坚硬的。
▲芦苇箭杆(三号墓仿制品)
其次,考古中也发现了一些芦苇箭杆的实物。埃及的博物馆中就收藏过这种芦苇箭杆。在中国的马王堆三号墓(年代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也曾经出土过12支芦苇箭杆。不过,这些芦苇箭杆都经过了髹漆工艺的处理。另外,马王堆三号墓还出土了竹弓2件和木弓2件,体积不大、并且为单体。复原之后发现拉力一般。所以这种芦苇箭,可能是给那种拉力不大、疑似打猎用的小弓用的,虽然有专家认为,这些弓是陪葬品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箭镞却很接近实用器型而不是样子货。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竹弓
芦苇做的箭实战性能如何?
既然有实物,那么为何芦苇箭杆给人一种不可能做箭杆的错觉呢?
这得从弓的拉力说起。从国内外的弓箭爱好者的反馈来看,用芦苇做的箭杆能承受的弓的拉力不能超过50磅,再多可就吃不消了。由此这里有朋友认为芦苇箭杆没啥实战的能力。
宋代《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记载说:
“步射弓:诸军皆用一硕一斗、一硕一斗并一硕,此皆废物。今制合用九斗、八斗、七斗,内九斗放少,八斗、七斗放多造。
马射弓:诸军皆用一硕、九斗,此皆废物。合用八斗、七斗、六斗,内八斗放少,七斗、六斗放多造。”
华岳这里就认为拉力太大不实用,实战用的步射弓合用九、八、七斗(宋制),骑射弓合用八、七、六斗(宋制)。(注:这里的一硕指的是一石,宋石是92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当时一石弓理论上合121~126磅。)因为宋朝时弓箭算拉力是不上弦的,所以依据测算,宋代所谓的一石弓大约80~90磅,步射实用弓在56~81磅,骑射实用弓在48~72磅。很明显,这种拉力芦苇箭杆是吃不消的,没办法,面对那些盔甲齐备的对手,足够的拉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明代给弓测力
说完宋代,再谈明代。
《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二,工部-军器军装一记载:
永乐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阔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為四等。
明代一斤590克,而明朝的弓箭测拉力是不下弓弦的,所以明朝早期战弓大约是53磅到93磅。
所以从战弓拉力来说,芦苇杆明显是不够看的,因此在相关书籍中没有提到芦苇。
▲芦苇杆
不过这事儿到了清代开始有了变化。《清宫武备》有关弓拉力的记载道:康熙御用桦皮弓达到十一力。仪德刚先生写的《清代满族弓箭的制作及管理》一文中提到,清代武举实射标准为:骑射三力,步射五力。根据《清宫武备》书中记载,一力为九斤十四两,清朝时一两为37.5克,那么一力约为13.06磅,骑射用的弓不到40磅,但是强调精准射击所以拉力小。
另有清史稿记载:
“乾隆十四年,莽阿纳上言,整顿边省营伍章程:一、步弓均改五力以上,一、马射与步射一式,一、马兵骑射宜枪箭二技,一、鸟枪专练准头,一、枪兵兼习弓矢,一、定优劣赏罚,一、预储军械,以固边陲。”
当时因为有盔甲淘汰与火器的普及影响,所以弓的拉力也在缩小,绿营多是四力的弓,清代打猎的弓也多是四力甚至三力。在这种情况下,芦苇箭杆就已经够用了。而早期清代战弓则大多是七力弓,主要是为了应对重甲。
弓箭不是磅数越大越好
那么我们回到开头,来看看芦苇箭杆盛行的时代,那是三千年前!当时除了少数贵族,大多数士兵还是布衣水平。就拿赫梯军队来说,当时的大多数士兵能有个头盔就不错了。而著名的迈锡尼青铜甲也是少数贵族配备的,大多数人还是缺乏防护的。所以在三千多年前,50磅的弓威力已经很大了,也够用了。
▲迈锡尼士兵
一些古墓出土的中国战国时代的弓,复原后也不超过四十磅。而国内复制的三角弓,拉力也不过50磅,还是在超过90厘米的拉锯下达到的。
另外,虽然大磅弓威力大,但成本高出不少,而且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更高。更重要的是,大磅弓消耗体力严重,对付一些无甲目标威力过剩。而且弓不是拉力越大、射程就越远,一些弓拉力大,但是射程反而不及一些拉力小的弓箭,就像明军常用的小稍弓,拉力四十到五十明斤,射程就远高于大梢弓。小磅弓可以射轻箭,而大磅弓如果箭太轻,就会伤弓。
因此制作小磅弓使用芦苇箭杆,对付无甲目标还是可以的。甚至除了芦苇,中国古代还有用蒿草作箭杆的记载,张巡死守睢阳的时候就用过蒿子秆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刺客信条起源最强武器,干货看这篇!古代打仗弓箭箭杆用啥材料最好?为何古埃及人用芦苇做箭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刺客信条起源最强武器,干货看这篇!古代打仗弓箭箭杆用啥材料最好?为何古埃及人用芦苇做箭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5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