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壕沟战到《星球大战》中的星际战,鲁益壮的路易斯机枪是如何实现的?

从一战到星球大战,超过100年的经典,路易斯机枪

出生在美国,从英国出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现在仍被收藏家们津津乐道,甚至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风暴突击队中T21激光枪的外形也取材于这把枪。

刘易斯机枪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竟让世人如此吹捧着迷,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诞生之路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老当益壮的刘易斯机枪?

(星球大战中的枪)

诞生背景

在一战的战场上得益于马克沁机枪的发明,在堑壕战中防守的一方,往往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进攻方变得愈加艰难,但是马克沁机枪以及以马克沁机枪为基础发展的一系列机枪,例如德国的MG08机枪,英国的维克斯Mk I 中型机枪,还有奥地利的施瓦茨罗斯机枪,这些机枪虽然火力强劲,但是过于笨重,需要三名以上的士兵进行操作和搬运,在进攻时使用这些笨重的机枪往往是不现实。此时的军队迫切想要一种重量轻便,易于转移,并且火力强劲的机枪,来增强进攻部队的火力。

德国以MG08为基础研制出瘦身版的MG08/15,但是这种机枪仍然不能称为轻机枪,而只是重机枪的瘦身简化版,重量超过了25千克,并且冷却方式仍然采用水冷,同样只能用于防守方,对于进攻方仍然不适合。

(MG08/15机枪)

法国同样进行了尝试,研制出绍沙M1915式轻机枪,虽然称为轻机枪,可以单人使用,但是由于绍沙的枪体和弹夹上有较大的开口,导致极易卡克,因此可靠性极差,而且人机功效差到令人发指,似乎设计师完全没有考虑射手的感受,在射击时绍沙经常会开枪撞脸,饱受此枪折磨的士兵给了它一个贴切的外号"掴脸枪"反正是能不用就不用。就在各国都在苦恼的时候,英国在大洋彼岸的舶来品中看到了希望,这就是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的前身

说刘易斯机枪之前还必须要提到一个名字它就是塞缪尔·麦克莱恩。刘易斯机枪实际上是以麦克莱恩设计原型机枪发展而来。当时机枪的众多技术都被马克沁申请的专利所保护,这种保护使得众多的枪械设计师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设计思路,例如法国研制的哈奇开斯机枪的供弹板。专利的保护,再加上麦克莱恩机枪的导气式的自动原理和148发螺旋弹盘供弹的结构过于复杂,可靠性不高,导致麦克莱恩的机枪并没有获得军方的青睐,无奈只能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布法罗自动公司,他本人也放弃了枪械的设计工作。有趣的是后来的刘易斯为机枪设计了一个铝制的机枪套筒,这个部件的作用是将射击时的气流吸入散热套管来冷却内部的枪管,然而后来将老式的刘易斯航空机枪拆下来给步兵使用时,发现没有这个铝制的散热套管,仍然可以正常散热,但是刘易斯仍然坚持这个设计,最大的可能只是为了和麦克莱恩机枪的原始设计相区分。

刘易斯机枪早期的研发

1910年任职于美军陆军军械局的刘易斯少校(注意这个单位,后来刘易斯机枪还和这个单位局长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邀到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对麦克莱恩就是研究改进,此时麦克莱恩机枪的专利已经全部属于此公司,刘易斯对麦克莱恩机枪很感兴趣,开始针对麦克莱恩机枪的缺点开始改进,例如当时麦克莱恩机枪的还是水冷的冷却方式,略显笨重,刘易斯将其改进为气冷。同时针对麦克莱恩机枪的优点刘易斯并没有一昧的否定,而是通过改进使其更加优秀,例如机枪通过导气活塞作用于枪机上一个螺旋槽,以驱动枪机完成闭锁和开锁的动作,刘易斯不但保留了其设计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钟表式复进簧,区别于传统的垂直簧,钟表式复进簧装入一个半圆形的簧罩,内置于扳机前部位置。联动杆下侧的传动齿可以直接作用于卷簧下侧的榫头,从而旋转弹簧完成开锁设计,算是刘易斯机枪比较有特点的设计之一。

(伊萨克·牛顿·刘易斯)

刘易斯机枪的特点

刘易斯机枪全长1283㎜,重12.7千克比当时的重机枪轻了一半多,采用了47/97发弹盘两种规格的弹盘,不过97发的弹盘主要用于航空机枪。因此可以单人进行射击和移动。理论射速500~600发/分钟,有效射程730米,最大理论射程1830米,因此刘易斯机枪也经常被当做航空机枪使用。

刘易斯机枪的弹盘也极具特点,47发的弹盘上下两层23发子弹的排列布局,弹盘口还有一发,而且弹盘内没有安装压簧,采用的是中央固定方式,射击时依靠轴承转动,将子弹依次落进枪膛。

各个国家刘易斯机枪的特点

由于刘易斯机枪各个国家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很多刘易斯机枪都有着些许的差异,依靠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在历史的照片中区分出来,而且口径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荷兰使用的是7.7毫米,而美国使用的口径则是7.62㎜,甚至在一战的战场上,当时的德国将战场上缴获的刘易斯机枪口径改为8㎜以便发射毛瑟步枪弹借此来使用,但是对缴获的绍沙轻机枪却嗤之以鼻,由此可见各国对刘易斯机枪的肯定态度。

由于刘易斯机枪的型号太多,因此咱们说说其几种步兵型主要型号的区别。

M1914型,这款型号是刘易斯机枪的第一种量产型号由英国著名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制造,这个公司从一战爆发到1946年停产共计生产各种型号的刘易斯机枪了145000挺。M1914/15型最突出的特点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采用了全木质枪托。

M1916型,由伯明翰公司进行改进,将拉机柄移至右侧,同时安装了背带吊环和位于枪托上的小油壶。

M1917型,此款型号最易于区分但是分为美制和英制。英国伯明翰公司制造的M1917型都有一个类似于三角形铁锹柄把手形状的提手,但是美制7.62毫米口径的刘易斯机枪才有,7.7毫米的机枪则没有,而且英制枪托有小油壶而美制的则全部没有这个油壶,不过美制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的M1917型刘易斯机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加装了一个用于支撑前双脚支架的一个倾斜横梁。

(美制M1917型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的生产

刘易斯机枪虽然在一战时声誉响彻世界,但是在刘易斯推广的初期却并不轻松,这是因为咱们在前文提到的那个人,这个人就是刘易斯就职的美国陆军军械局的局长——威廉·克洛泽。在工作时刘易斯就因与克洛泽意见不合而受到排挤。在刘易斯推广他设计的的机枪时,更是百般阻挠。因为这个人的缘故,在一战美国陆军只能使用性能堪忧的绍沙机枪而无法使用刘易斯机枪,甚至在后来的美墨爆发冲突时,美国陆军想要订购1500挺机枪用来装备潘兴将军的部队,由于克洛泽的阻挠最终只有350挺装备美国军队。可以说克洛泽是刘易斯机枪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克洛泽也许可以影响美国陆军,但是他无法影响整个美国。此时美国的萨维奇公司已经接到来自大洋彼岸英国的订单,因为刘易斯机枪实在是太火而且由于战争的爆发,刘易斯机枪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无奈英国只能求助于美国生产刘易斯机枪来装备英联邦军之一的加拿大军队,同时萨维奇公司还接到了为法国,意大利生产刘易斯机枪的订单。美国海军也组织了独立于陆军军械局之外的相关评测机构,为刘易斯机枪进行全面评估,结果令美国海军相当满意。以至于一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已经装备M1917型勃朗宁机枪和M1918型勃朗宁自动步枪时,海军陆战队还将刘易斯机枪作为制式武器。

(图为191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对刘易斯轻机枪进行耐久性射击测试)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一战时就已经服役的机枪,在二战的战场上仍然可以驰骋沙场,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兵。

一战结束后,英美停止了对刘易斯机枪的量产,虽然后来英国还有改进型,但是都由于性能不够优越而被放弃,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军费有限而刘易斯机枪的数量又相当的庞大,因此直到20世界20年代刘易斯机枪仍然保持着其霸主地位,直到了20世界30年代,刘易斯机枪明显已经过时,而且由于长期的库存,其稳定性也令人堪忧,因此英国最终用布轮轻机枪替代了刘易斯机枪。

在捷克式机枪的基础上经过改进最终于1935年定型的布伦机枪,直到1937年9月,第一批量产的布伦轻机枪才最终交付部队。然而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国远征军装备的30000挺布伦机枪已经消耗殆尽,此时本土只有2300挺布伦机枪用于防御,英国不得已在简化布伦机枪生产工艺的同时,又将库存的刘易斯机枪请出,后来美国又通过租借法案将自己库存的46000挺7.62毫米的刘易斯机枪运抵英国。

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驻菲律宾的海军陆战队同样装备这刘易斯机枪,美国海军也还在武装商船、辅助护航舰只、登陆艇上将刘易斯机枪作为航空武器,不过由于大部分刘易斯机枪通过租借法案给英国使用,美军在二战使用的刘易斯机枪实际上并不多。

刘易斯机枪的评价

刘易斯机枪那极具特点的枪管,对于现代枪械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有着难以抵御的诱惑,同时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素材,除了外形,刘易斯机枪的内部设计对于后世的影响同样也是深远的,例如刘易斯机枪上的旋转枪机设计被应用在二战德国伞兵步枪FG42上,甚至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美国陆军装备的M60班组机枪的枪机与导气活塞仍然与刘易斯机枪非常相似,可以说刘易斯机枪在世界枪械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FG42伞兵步枪)

1.《刘易斯机枪看这里!从一战堑壕战到《星球大战》星际战,刘易斯机枪书写着怎样的传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易斯机枪看这里!从一战堑壕战到《星球大战》星际战,刘易斯机枪书写着怎样的传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5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