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醒黄河早报新闻客户端——《运城新闻》将于2015年11月8日正式上线。

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哦~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晋商之源与运城盐池

赵 波

(1)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后的谈话中,说到商品生产时,顺势发挥: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最初的商品就是盐。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周代的《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一典故出自殷商高宗武丁任命傅说为相的诏词。以盐喻相,把傅说看做调味中的盐、梅为和羹的要素,可见殷商时期对盐的重视成度。这里所说的商品是指运城盐池生产的池盐。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曾先后建都于安邑(今运城夏县)、阳城(今河南登封);商王朝曾建都亳(今山东曹县)、殷(今河南安阳);随后建立的周王朝,曾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等。这三个王朝的国都,大都距离运城盐池不远的地区,主要是把运城的池盐作为贡品、交换物质和消费之用。时至今日,欧洲的许多国家对来访的客人首先是献上盐和面包,以示尊重。2005年10月3日,俄美两国三名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时,迎接他们的尊贵礼物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盐和面包。

有关运城盐池的信史,可追溯到中国古代一本奇书《山海经》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景山,即中条山。盐贩之泽,即运城盐池。后世又被称为“盬池”“苦池”“解池”“安邑盐池”“猗氏盐池”“河东盐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这里出产的盐曾名苦盐、颗盐、大盐、解盐、河东盐;后来,又以潞村(运城前身名潞村)而得名为潞盐,并延用至今。

根据《梦溪笔谈》《孔子三朝记》《太平寰宇记》等记载:蚩尤是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的首领,兄弟众多,不安于东方,便到中原的黄河流域来与轩辕黄帝争斗。黄帝得到九天玄女授予的兵法,在中冀阪泉这个地方把蚩尤打败,并将他杀死,而且把他的躯体支解了。他的血液流入运城盐池,化成卤水晒成盐,以供世人食用。由于蚩尤的躯体被支解,所以,其地便称为“解地”。今运城解州由此而得名。在运城盐池东南边有一个蚩尤城,传说是其葬处,那里有蚩尤冢。蚩尤城现名为蚩尤村。黄帝与蚩尤之战,历来被史学家认为是争夺天下的主宰权,即所谓的“帝位”。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蚩尤的反叛行为引起战争。黄帝杀死蚩尤之后,各路诸侯便尊奉黄帝为天子。也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衣、食就四处寻找丰盛的水源、草原、牧场、山林,以便进行狩猎和农耕。氏族部落经常迁移,并为争夺自然资源产生纷争,各个有着共同利益的部落就结成联盟,以求得压倒对方的优势。黄帝与蚩尤之战,就是两个氏族部落,为开辟中原优厚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纷争,而且极有可能就是争夺“盐”这一特殊的、当时在人类生产的空间里还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即为了得到和控制运城盐池。因为在那个时期,运城盐池是在黄帝部族的占据和控制之下。而居住在东方的东夷族首领蚩尤活动区域里,当时还没有发现盐业资源,盐的供给是困难的。蚩尤为了得到部族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食盐,便向黄帝对运城盐池的控制权提出的挑战,从而引起战争。因为在上古时期,自然资源中的谷物、水源……是广泛存在的,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而惟有盐业资源却是不可选择地仅仅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地域。在科学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地下的盐业资源和海水中的盐业资源还不能供人类使用的情况下,表露于地面上能够依靠天日曝晒就能成盐的运城盐池,就成为各部落之间争夺的主要资源。

黄帝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不仅控制了运城盐池,巩固了“帝位”,更为重要的是使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蚩尤部族得以融合,从而形成了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而各部族的融合,才把黄帝推到“华夏人文始祖”的崇高地位,成为推动形成国家、阶级、社会的“助推器”。运城盐池在中国原始部落的大融合和华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其文化功绩是辉煌灿烂、光照千古的。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禹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这三代贤王无不围绕运城盐池而立国建邦。在原始公社时期,物质极为贫乏,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运城盐池盛产食盐,人们的食用皆仰仗于运城盐池。占有这笔物质财富的部族的经济,应该是最为发达的。一方面可以促使本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食盐作为部族间交换的手段,从而起到吸引其他部族,甚至导致其前来依附的积极作用;这就成为尧、舜、禹走上部族盟主地位,先后在运城一隅立国建都之本。美国学者A·H·恩斯明格这样说过,“食盐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了盐曾发生过战争;有些王朝因为得到了盐而得以建立;另一些王朝因为得不到盐而崩溃;甚至人类文化也是在盐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如果盐池不在运城,尧、舜、禹在此建都就要置疑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也可能会是另一种脉络。

虞舜时期的伯益在当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贤人,深知火与盐的用途,组织他的氏族部落由游牧区域迁徙到运城盐池周围,依附结盟舜部落。舜特别欣赏伯益,并将女儿嫁给他,还任命伯益为掌管山、林、湖、泽的大臣,开发运城盐池。

由于伯益对盐池管理、开发很用心,很有成就,给舜帝部落增加了不少财富,舜帝经常到运城盐池实地考察,站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上,手抚五弦之琴,吟唱出流传千古的我国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最体现“民本”思想的歌谣之一《南风歌》。其歌词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短短26个字的歌谣传递给人们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感恩大自然给人类提供这样一个获得财富的宝池;二是远古人类对南风与盐的生成密切相关的粗浅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主的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其势发屋拔木,几欲动地。然东与南皆不过中条,西不过西张铺,北不过鸣条,纵广止于数十里之间。解盐不得此风不生,盖大卤之气相感,莫知其然也。”“盐花得此,一夕成盐。”就是盐人对“盐南风”的赞誉之词。

(2)

也许是顺应舜帝“解愠”“阜财”的美好祈愿,运城盐池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富商。

《史记·货殖列传》载:“猗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春秋时期鲁国人猗顿,在陶朱公范蠡的指导下,在运城一带从事牛羊畜牧,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开始经营盐业。他用骡马作为运输的脚力,把运城的食盐运出去,东向齐鲁,西向秦蜀及西域,经过多年奋斗,终成豪富,开创了我国商业史的先河,被人们奉为商业鼻祖。因猗顿发家于猗氏,运城盐池也称“猗氏盐池”。

《孔丛子·陈士义篇》记载曰:“猗顿,鲁之贫士。陶朱教之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赀拟王公。以富兴于猗氏,故曰猗顿。”

《左传·成公六年》载:“晋人谋去故降,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国利民乐,不可失也。”郇瑕氏之地,就是现在的解州、临猗一带。杜预注:“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查《辞海》:盬,古盐池名。许慎的《说文解字》:“盬,河东盐池。盬虽盐,惟此池之盐,独名盬,余盐不名盬也。”中国向有“贾出于盐”的说法。

《尚书·酒诰》记载:“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历史和盐》中考证出,商贾的“贾”字来源于“盬”。他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商业起源于盐,中国最早的商人就是盐商。

从商业地理优势上和经济学角度上来讲,晋商始于盐商。历史上第一位盐商首推被人们后来尊封为盐神之一的胶鬲。孟子在《孟子·告子篇》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胶鬲原是商朝大夫,当周武王姬发灭纣引起战乱后,隐遁经商,贩卖鱼盐,后被周文王发现,举为重臣。可见,1958年毛泽东的谈话不是顺势发挥,而是有历史依据。从新石器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四年,食盐基本上是自由买卖,食盐实行专卖制虽然是在汉武帝元狩五年以后开始实行,但这一制度的发明创造应该归属于春秋时的齐国大臣管夷吾(管仲)。东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被齐桓公任命为相,提出一套完整的开发利用山、林、泽、湖,发展林业、渔业、牧业、盐业等管理理论,设各级官吏进行管理。齐地连山接海,沃野千里。《史记》记载姜太公治齐时就鼓励人们从事捕鱼、制盐业,管仲继承这一传统,以国家行为对沿海渔盐业进行统一管理,大力发展渔盐事业,大得渔盐之利,结果“富上而足下”。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发挥运城盐池这个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推行“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政策,鼓励商业发展。于是,晋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富商。《国语》中记载晋国商人“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也就是说,这些商人已经富到可以坐豪华的马车,穿华丽的服饰,游说、走动于王公贵族之间。盐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支撑着军事的发展,晋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北京保利大厦“珍宝馆”收藏的八只青铜编钟,是在古晋国国都新田(今曲沃县)曲村出土的文物。据专家考证,这八只青铜编钟是由战国时期晋国大臣戎生所铸。史书上称“戎生大鼎”或“戎生编钟”。在鼎的铭文上有这样的记录:“谴卤积与取金繁汤。”说的是东周初年(公元前740年),山西南部的古晋国以1000车潞盐,去安徽铜陵一带换1000车铜的历史事件。此事在《晋姜鼎》中亦有记载。这至少给人们提供了六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运城盐池的开采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盐作为一种交换物质,参与商品交换;三是商业活动开始兴起;四是交通运输业开始发达;五是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六是证明运城潞盐在早期人类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此外,在铭文中还提到早于戎生1000年的历史人物周穆王。由此推断,运城盐池所产的潞盐与中华民族的早期活动,繁荣勃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椐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第5596片中记载“卤小臣有其邑”,它就意味着在古代占有盐业资源的官员(卤小臣)就等于拥有一座城池或一片土地(其邑)。古晋国占据着运城盐池这样一个优势的资源,可见当时的富足程度和国力的强大。

《周礼》是我国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其中《天官冢宰·盐人》云:“盐人,掌盐之政令,以供百事之盐。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散盐;王之膳馐,供其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凡齐事,鬻盬以待戒令。”《周礼》为何人何时所作,已不得而知。但从其文献记载中,可以窥见如下几点:一是周朝时“盐人”已纳入官制序列;二是盐在当时主要用于祭祀、宾客、食用;三是盐的品种当时已有“苦、散、形、饴”之分。《周礼》又载:周代有苦盐,不炼而成。苦盐就是出产于运城盐池的池盐,因为卤水中有镁盐成份,其味发苦。不炼就是不经过煎煮。在周代海盐已经问世,不过,它的成盐不是靠天日晒制,而是由煎煮海水而成盐。将海水煎煮成盐,费时、费力、费财,因此,前人屡有“煮海之难”的感叹。相对来说,运城盐池之苦盐不经过煎煮,仅靠天日曝晒就能成盐。含有盐分的池水,经过风吹日晒,浓缩达到到饱和程度,便自然结晶成盐。“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这种早期的生产方式,早在北魏年间,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有明确记载:“宿沙煮海谓之盐,河东盐池谓之解盬,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浑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晋问》更谓:“猗氏之盐,晋宝之大也,人之赖之与谷同。化若神造,非人力之功也。”

在汉代,运城盐池的盐已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柳宗元在《晋问》中又说:秦汉以来,河东盐池的运销区域是“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到南北朝时期,随着盐产量的提高,运销范围日益扩大,甚至“栈道千里,运往蜀地”。

隋末唐初运城盐池出现了“垦畦浇晒法”,产盐的新工艺,新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3)

垦畦浇晒工艺影像 (资料图)

所谓垦畦浇晒法,就是运用人工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晒制成盐,由此彻底改变了运城盐池早期的生产方式。这无疑是我国产盐史乃至世界产盐史的一场革命。“垦畦浇晒法”的出现,使运城盐池盐的产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据记载:唐代宗大历年间,全国财赋收入达1200万缗,全国盐利收入达到600万缗,占到全国财赋的50%。运城盐池盐利达150万缗,占全国财赋八分之一、全国盐利四分之一。王公贵戚、百官俸禄、军队粮饷,都依靠盐利收入支付。“唐之富庶,盐税其半”。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因雨池盐多败,影响结晶而致“红盐自生”,度支侍郎韩滉以“祥瑞之兆”,上奏唐代宗李豫。李以为神赐瑞盐,遂封盐池神为“宝应灵庆公”,修建灵庆公神祠。盐池神庙建成后,分别供奉着池神、日神、风神,唐德宗李适亲自参加祭祀活动。由于地理上的优势,运城盐池盐利成为辅佐京畿的主要经济支柱,对唐代的经济发展、繁荣复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郭沫若有诗云:“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

盐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盐业商帮的形成。山西商人(晋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捷足先登,在商战中崭露头角。晋商兴起于明初,迅速发展于明中叶,到清中叶达到鼎盛,其间的转承,盐商积累的雄厚资本始终起着核心而关键的作用。明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与人说:“天下富豪,积资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结果是全国十七家列入,其中“山西三姓,徽州两姓”。明人沈思孝在《晋录》中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据《清稗类钞》记载:“山西富室,多以经商起家。平阳亢氏号称数千万,实为最巨。”这个平阳亢家既是大盐商,又是大票商、大粮商和大地主,其生意垄断华北,辐射全国。连乾隆皇帝都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见大巫也。”当地老百姓对亢氏的形象说法是:“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临汾的王家王协在承办运城盐务时,用巨资买得运城盐池的私卖股权,从运城盐池到淮北、淮南以至扬州、苏州、杭州、罗山等地,都开有王家盐号,每年获取盐利1000万两白银,成为晋商中仅次于亢家、尉家的富商大贾。文献史料和实物遗迹中都不难看出从明中叶到清中叶,晋商在经营范围和财富积累、经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中,一度执全国商界之牛耳。

那么,晋商为什么能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的“商业神话”呢?这就应了一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

扫描二维码,下载《黄河晨报》客户端——“运城新闻”

智能手机全线覆盖 24小时滚动更新黄河晨报新闻客户端“运城新闻”是《黄河晨报》编辑部为新生代读者量身打造的随身新闻源,精选黄河晨报最新鲜的时政新闻、运城本地新闻、民生资讯、文化、娱乐、体育、户外等报道。智能手机全线覆盖,24小时滚动更新,欢迎各界朋友下载。如果您觉得资讯不错,请别吝惜在左下角点个赞哦~

如果你需要新闻爆料或者投稿,可以添加QQ号:1969503047版权说明本公众微信之发布内容欢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者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运城新闻网;微信号 sxycxww” 字样。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有认为本公众微信内容发生侵权,请电联0359-2233273。本期责编:张军娜

微信号:sxycxww 欢迎从右上角功能按钮

转发、分享给你的好友!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运城新闻网了解更多新闻

1.《河东历史晋商之源与运城盐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东历史晋商之源与运城盐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5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