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摘自枪炮世界网站照片。
FG42是德语FALLSCHIRMJORGEWEHR 42、“42型伞兵步枪”的简称,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专门为伞兵开发的自动步枪。
虽然不是一种成功的战斗步枪,但其设计却很有意思,而且由于产量低,还不到7,000支,使这种步枪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罕见,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一支功能完好能够发射的FG42大概能卖个5万美元,而一支不能发射的FG42也能卖到1千至2千美元。
伞兵是纳粹德国的精锐部队,隶属于空军,在二战开始时德国伞兵的轻武器与陆军的差不多。1941年5月入侵希腊克里特岛的战役是德军伞兵的恶梦,在开阔地带的激战中,德军伞兵的武器无法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的SMLE步枪及布仑机枪抗衡,虽然德军最终占领了克里特岛,但伤亡率超过1/4。当时的德军伞兵只装备有少量的MG34,而且它的轻机枪形态也比其他轻武器要重得多
当时德国陆军和武装党卫军正在试验G41半自动步枪,但纳粹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坚持他的伞兵必需使用与陆军不同的装备,他认为这种“伞兵步枪”应当是轻得足以让伞兵带着一起跳伞,能提供精确的半自动火力,又具有全自动压制火力,即同时兼顾制式步枪与轻机枪两种角色,而且首选发射标准的7.92×57mm全威力枪弹。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德国陆军装备部已经认定给全威力步枪加上全自动功能是不可行性的
1942年夏天,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Rheinmetall-Borsig)和克里格霍夫兵工厂(Krieghoff)开始应这个要求研制新型武器。此外,毛瑟兵工厂也提交了经过改造的MG81机枪,但由于采用弹链供弹和重量超过5.4kg而很快就被淘汰。
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和克里格霍夫兵工厂在1942年中期开始提交原型枪进行试验,经过测试后,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提交的原型枪FG42被选为优胜者,但仍需继续改进。FG42主设计师路易斯·施坦格(Louis Stange)是MG34的设计师,他本人也是倾向于采用7.92×33mm短弹的,但顾客就是上帝,帝国航空部想要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在1942年下半年,由于空军与陆军、武器局与采购署之间的矛盾使FG42的计划差点儿中止,幸好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赠送给戈林一支FG42样枪参加德军42周年庆典,而戈林又把该枪送给了希特勒,希特勒对这种新式武器甚为喜爱,要求马上生产,还希望能作为德军的制式步枪,于是FG42得以继续改进。
1943年初,在试验了改进过的FG42后,德国决定装备这种伞兵步枪。但此时的莱茵麦塔-博尔西希公司正忙于为德国陆军生产其他的武器,没有多余的生产线去投产新枪,结果德军只得把FG42的生产合同转交给克里格霍夫兵工厂。
克里格霍夫兵工厂生产的头一批2000多支FG42步枪很快被移交给帝国空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轻型步枪在全自动模式下需要很大的力气来控制后坐力,而且生产成本也太高。
根据反馈意见,克里格霍夫兵工厂的工程师在1944年初重新设计,经过改进后的新枪并命名为FG42第2型,或FG42-2,而原来的型号则被称为第1型或FG42-1。
FG42-2比FG42-1稍重,长度也略有增大,不过在全自动射击时仍然是显得太轻,甚至要依靠两脚架来帮助控制后坐力,而且生产成本仍然是太高,尤其是与同时代的S突击步枪相比较。而且在FG42-2的设计完成之前,战争境况已经变得很差。盟军持久的轰炸已经严重削弱了纳粹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使得武器生产不得不用较次的材料和工艺。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德国又增加了5个其他规模较小的生产商来生产FG42,但直至战争结束时,6个生产商一共只生产了约5000支FG42-2步枪,而且只有很少的数量被交到军队手上。在奥托·斯科尔兹内(Otto Skorzeny)领导下营救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突击队就使用了FG42。
不过如果按照材料和生产工艺来划分,FG42一共有7种型号,前5种型号(从A到E型)是采用机加的钼钢机匣(moly-steel),而最前面的三种型号(A、B、C型)是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型
稍后的两种生产型则采用不同的枪托材料(D型是用铝合金,而E型是用薄钢片)。而最后的F型和G型均采用低碳钢机匣,而且为了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还改用了木制枪托,其中F型是采用新型冲压机匣的试产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材料和工艺上的变化,在A型和E型之间及F型和G型之间,其零部件都不能互换。
FG42是一种导气式操作原理的自动武器,长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下方,回转式枪机有两个闭锁凸笋。在FG42-2的导气系统上还增加了一个气体调整器,以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也能可靠地运作。
FG42的击发机构很有意思,当步枪在半自动状态时采取闭膛待击的方式,这样是为了提高单发射击时的精确性;而在全自动模式时则变成开膛待击,这样可便于冷却枪膛。FG42结构上最大的特征是弹匣从机匣左侧水平插入,弹壳从右侧抛出。FG42-2还在抛壳口后增加了一个弹壳导向板(使弹壳斜向抛出远离射手的脸部),而在弹匣入口处有一个弹簧定位的防尘盖。两种型号的FG42都有枪口制退器,但各自采用不同的设计。
FG42-1的手枪形握把的后倾角度很大,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士兵在跳伞时向下方射击,但事实证明这毫不必要,因而在FG42-2上改用了较直的手枪形握把。
早期的FG42步枪采用冲压钢板制成的枪托,后来为了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到了生产FG42-2时则采用了设计不同的木制枪托。FG42-1的整体式两脚架铰接在机匣前方,并向前折叠;而FG42-2的整体式两脚架的强度增加,且安装位置接近枪口,并向后折叠。
由于武器结构为直枪托且枪管在顶部,因此瞄准具安装在可折叠的柱上。所有的FG42步枪都可通过楔形头装上瞄准镜架并安装ZF-41光学瞄准镜。FG42的重量不大,只比K98k略重,由于采用类似于无托的结构,因此全枪长度也比较短。
除了生产难度大、后坐力难以控制外,FG42还有一些其他的缺点。例如供弹方式,FG42采用一个10发或20发的弹匣安装在枪的左侧,虽然侧弹匣比下方弹匣更方便卧姿射击,但实际使用中却发现重心不平衡,在抵肩瞄准时很容易由于重心偏向一边而影响了命中精度。另外由于采用短枪管,FG42的威力和有效射程都较短。
另外在过去许多旧资料中,认为由于FG42的枪管较短,因而导致射击时会比同样发射8mm毛瑟弹的半自动步枪产生更大的枪口焰,而且后坐也较大,使它很容易暴露射手位置,并影响了射手观察和瞄准的视野。但是一些有亲身经历的人认为,FG42的枪口焰较大并不是完全的事实。
早期的FG42-1枪管长是502mm,只比G43短了4cm左右,而后来的FG42-2改用较长的525mm,在枪管长度方面相差不大。枪口焰大的原因是由于使用了现代的8mm毛瑟弹。因为现代的8mm毛瑟弹为了适合不同的枪,而采用了燃速较慢的发射药,低速发射药的特点是膛压较低但持续压力时间长,这样比较适合较长的枪管
但德国人在二战中使用的却是燃速快的发射药,虽然膛压较高但压力也下降得很快。当使用德国在二战时的军用弹药时,FG42并不存在枪口焰太大的问题,但如果使用现代弹药,枪口就会冒出很大的火球。
FG42其实比较像ZB26/布伦轻机枪这样的武器,但它同时却又要兼任自动步枪的角色,因此重量太轻,虽然便于伞兵携带但在全自动射击时却不容易控制,因此FG42最终被认为是一种昂贵的失败作品,并被更有效的Mp43/44所代替。
FG42的设计并没有对战后的轻武器发展产生直接冲击,只是它的导气装置和枪机的一些设计细节被美国军方的工程师所效仿,并连同MG42的供弹系统一起被应用到M60通用机枪的设计上。
1.《关于fg42我想说“经典名枪”德国FG42伞兵步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fg42我想说“经典名枪”德国FG42伞兵步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14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