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宝丽来(包括宝艺成、新锐、郑东)
宝丽来应该被认为是89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唱片公司,原来是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性质的大公司。
20世纪70年代初,该公司就以宝丽金的名字经营,实际背后也是由几家公司合伙而成。在音乐技术方面依托的是飞利浦唱片,到今天都是一家非常主流的数字音乐厂商,很多发烧友都知道飞利浦在古典乐等领域的王牌地位,到今天仍有飞利浦发行的一些拥有版权的怀旧类歌手各种精选和专辑。
邓丽君代表作《难忘的一天》1979年
宝丽金公司当年在亚洲地区专门设立分公司,包装推出一些本地歌手发行唱片,事业非常兴旺,最鼎盛的阶段至少有15年左右,宝丽金在港台地区的重要转折的确是以重大历史进程的1997为一个时间节点。
曾几何时,宝丽金几乎要算外资公司在港台地区流行音乐界最风光的代表。70年代就有邓丽君、许冠杰这样分别代表台湾、香港两地属于划时代的人物,像邓丽君从1975年加入宝丽金,一开始就席卷港台两地,出道没多久就打入日本市场(1974年)。她单独在日本发行专辑据说就多达十多张(倒并非全是日语,也包括本来的中文歌曲),拿过多次日本的音乐大奖。她在香港也出粤语专辑,70年代中,邓丽君曾连续获得“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的荣誉,还接连在香港推出《西厢记》《唐伯虎点秋香》这种古典题材现代包装的舞台剧,属于现象级的火爆。甚至到80年代,邓丽君还一度推出印尼语歌曲,所以她是属于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都人气极高的一代巨星。
而许冠杰在70年代是重点发展粤语歌曲的主要人物,大力改变当时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比如都知道温拿五虎在70年代出道就是主打英文歌曲。许冠杰开始也一样唱英文歌,从《铁塔凌云》《鬼马双星》就开始渐渐演唱粤语歌,后来打开了这一流行趋势,1975年,宝丽金公司专门颁发给他金唱片的特别荣誉。许冠杰在流行歌曲本土化、通俗化方面更进一步发展,他把很多方言俚语带入歌曲,哪怕他在歌曲选择上依然会注重比较文艺的名气,但内在却是十分通俗的路子,比如《念奴娇》这种。这一点后来最受影响的应是以黄家驹为核心的Beyond,但Beyond在凸显俚俗的同时,并不完全回归古典,反而是更加国际化,也就更加把香港这一地域特征在国际流行文化的背景下烙上一把印记。
谭咏麟《像我这样的朋友》专辑1989年
80-90年代是宝丽金的黄金时代,有谭咏麟、刘文正、张学友、童安格、张镐哲、周治平、黎明、李克勤、草蜢、陈慧娴、王菲(当时还叫王靖雯)、周慧敏、汤宝如、黎瑞恩、王馨平、杨林等众多风格不同,类型多元的男女歌手。
从华语乐坛各家公司多年经营演变而言,就流行文化的大趋势说,分分合合、起起伏伏应该算正常现象。但客观来看,宝丽金这一公司旗下歌手却大体相对比较稳定,除非合约期满(如之前提到刘文正)或者个人隐退(如风靡一时的周慧敏),一般那种短时间两三年出一两张专辑就跳槽的歌手非常少见,唯一在离开时闹得不大愉快的重要歌手可能要算李克勤。
他通过第二届香港业余歌手大赛冠军身份出道(第一届冠军是张学友),在宝丽金旗下有五六年时间。从《命运符号》到《一生不变》也算是走红很快了。只不过当时宝丽金捧红的歌手太多,尤其黎明加入刮起所谓“四大天王”旋风对李克勤产生巨大困扰。
黎明爆款专辑《今夜你会不会来》1991年
黎明原本也是通过歌唱比赛签约无线TVB,早期两张专辑《相逢在雨中》《是爱是缘》按说还是属于与无线有深厚渊源的华星发行。但宝丽金以重金揽入黎明貌似不计成本大捧热捧,为他发《倾城之最》等新专辑时,居然还会收录早期《夜夜梦中见》《人在黎明》《Oh 夜》等旧歌。当然黎明早期形象非常出众,虽然也以歌唱比赛出道,实际唱功却备受争议。论实力确实不如李克勤,尤其黎明选歌也比较另类,代表作《对不起我爱你》《无名份的浪漫》等,旋律特别低回,有些段落起伏不大,以黎明的唱功把握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后来在公开演出时爆出唱走音的尴尬。
可由于宝丽金对黎明十分看好,1991年的《今夜你会不会来》又成了爆款,同期张学友的《情不禁》《一颗不变心》两张专辑再创新高,尤其《每天爱你多一些》几乎唱到街知巷闻,李克勤就感觉公司对他推广重视程度不够,闹出要解约跳槽的风波。尽管随后《红日》专辑同样算成功,他还是于1992年末跳到一家并不大知名的星光唱片。这家新公司对他的确非常重视,也为李克勤大推国语专辑开辟内地和台湾市场,《一生何求》《不懂温柔》等国语专辑也算高水准,不过星光公司毕竟资源影响有限,1996年,李克勤又跳到艺能动音,三年后又重新加入宝丽金改组后的环球唱片,这期间的李克勤明显不如在宝丽金的时期稳定。
宝丽金是港台地区推动流行音乐风靡的一大主力公司,假如分析这家公司能够创下辉煌的原因,至少有几个方面:
张学友《这个冬天不太冷》专辑1994年
一方面归功这家公司旗下的歌手绝对有出众的实力,如80年代主打的一线人物谭咏麟、张学友、陈慧娴、童安格、李克勤、王菲(王靖雯)等,都是嗓音非常有魅力的实力派,就算相对二线的黎瑞恩、汤宝如等人,她们一度也与张学友、黎明等互相有合唱,表面上属于让“天王”提携推一把,可实际她们的个人专辑同样歌曲水准大多很高,比如汤宝如的几张专辑《我和秋天有个约会》《收放自如》《我敢》,像《感冒》《纠缠》《活着就是等待》等许多歌曲都很耐听(她在宝丽金日益走红之际交往的男友是非常重要的作曲人谭国政,对华纳郭富城的大红大紫起到主力作用。因为谭国政,汤宝如选择在事业看看上升的时候为感情而退出,结果并没有好结果,实在令人惋惜)。哪怕像周慧敏出道唱功算稍弱,选择走玉女偶像路线,可实际周慧敏也有不俗的创作实力,她自己会作曲。
另一方面,宝丽金毕竟是国际性大公司,推出华人歌手主要是针对亚洲区市场,但像香港70-80年代以来的电影、音乐等一直和日本这样娱乐产业发达的地方互动频繁,吸收不少营养,尤其粤语歌有非常多翻唱日本歌曲,不仅给他们的音乐带来一些独特味道,换一个角度看,也对这些歌曲传播流行拓展空间有一些助推作用,当时一批当红歌手在日本、新马地区的影响力都不弱。
刘德华早期经典《我和我追逐的梦》1991年
再从经营角度看,宝丽金之所以辉煌,还有一些关联的子公司推波助澜。比如90年代初有一家比较低调的宝艺星唱片,一度有刘德华、伍思凯这样的人物。刘德华能在歌唱领域得到当时四大天王之一的头衔,主要就是依靠宝艺星短短两三年的成就。他接连推出《再会了》(主打歌就是伍思凯所写)《可不可以》《如果你是我的传说》《我和我追逐的梦》《一起走过的日子》《来生缘》《谢谢您的爱》《爱的空间》(收录有《情是那么笨》、无线经典剧集《巨人》主题曲《你震撼我的心灵》)一系列专辑无一不轰动,不少都能列入经典。
与宝艺星类似,宝丽金黄金时期还注资过一家新艺宝,该公司另一大股东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只不过新艺宝作为音乐公司,80年代的风头并不太显眼,可也推出过像Beyond这样的王牌组合,到90年代逐渐单独打响名气,例如陈洁仪、苏永康和改回本名的王菲(关于王菲的名字,实际早年在内地她并不叫王菲,而是跟着母亲姓夏,叫夏林。十几岁跟父亲到香港才改父姓叫王菲,到1988年参加比赛出道,进入宝丽金另外有了艺名王靖雯)都单独以新艺宝来出专辑。
王靖雯准备转型为王菲的《十万个为什么》1993年
90年代中期还有一家隶属宝丽金的兄弟公司就是正东唱片,实际是宝丽金亚洲区负责人郑东汉单独组建(正东带有名字的谐音),正东公司本身的经营感觉一般,不过刚出现时短暂有过小虎队的辉煌做铺垫。他们是因为原飞碟垮掉后,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本身经纪合约从出道以来就属于开丽工作室(当年飞碟多数艺人歌手都属于开丽,甚至包括正东后来推出的施易男都是),开丽负责人苗秀丽对小虎队三人事业发展变得更加灵活(最初开丽并没有积极把小虎队拓展内地的规划,哪怕80年代末小虎队就有过内地像春晚一类演出,哪怕小虎队当时的专辑盒带拥有官方数据都达300-500万的庞大销量)。事实上,从苗秀丽经营小虎队的轨迹,她一直对三人非常尊重个人的经历,比如前后因为陈志朋、吴奇隆的入伍两次将小虎队拆散,她从不因为市场歌迷、影迷的呼声要求三人非要“复合”来提振业绩,苗秀丽多次面对媒体的询问表示,实际他们三人的个人发展都很好,没有必要强求复合。甚至苗秀丽还认为,青春组合的生命期本来就短,哪怕成立三四年后小虎队当时就解散,也都属于娱乐圈非常正常的事情。(苗秀丽带旗下艺人与正东合作以后,与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的艺人经纪合约还保持有十年左右,直到开丽工作室完全结束,他们才真正散伙)
小虎队三人从台湾拓展香港的正东,随着1997,必然又进一步拓展内地。此后吴奇隆、苏有朋都迅速从内地众多影视剧打开新局面(多少有苗秀丽暗中推动,从小虎队前期走红乐坛来说,人人都认为吴奇隆、苏有朋个人发展较顺利,实际在苗秀丽等幕后人士来说,反而认为陈志朋的演唱功底最好,比如他后来有过更考验功力的舞台剧发展,可惜恰恰影响较弱,或许也印证娱乐圈并非当真你有某种实力就一定会顺利吧)。吴奇隆后来还自组公司,而苏有朋一度与刘德华的公司有合作,所以2002年《不只深情》专辑中还翻唱《来生缘》,最后签约内地大腕公司华谊兄弟)只有一两张专辑就基本淡出了。
小虎队最后一张专辑《庸人自扰》1996年
实际正东只有捧红陈慧琳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案例,另外男歌手算有一个苏永康,但苏永康基本以福茂唱片的名义发专辑,两家公司在90年代后期确实也有很深渊源。
正东幕后是靠雷颂德和吴国敬,另外还有伍乐城比较重要。例如陈慧琳的走红都知道雷颂德居功至伟(国语歌方面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是殷文琦,殷文琦本来和飞碟渊源极深,但毕竟与宝丽金的合作也非常密切)。
前期雷颂德与华纳唱片来往较多,比如一手将郭富城从当年的偶像型人物改造成极富个性的新风格代表,《纯真传说》专辑为郭富城音乐事业带来一个转变。之后雷颂德在正东与宝丽金旗下合作更密切,将陈慧琳捧红《一切很美、只因有你》《风花雪》,还与黎明搭档很多,《情深说话未曾讲》《只要为我爱一天》《Happy 2000》等开启电子音乐风格。
吴国敬本身也是歌手出道,后来发现更适合幕后,基本为正东唱片打造最后一个阶段的辉煌,最初他给苏永康写《越吻越伤心》一鸣惊人,后来像吴奇隆在TVB重磅剧集《创世纪》的插曲《你不识爱我》,《有声有影》专辑的《如果明天能再相聚》等基本局限在与正东有关的宝丽金旗下,不能说很多,但水准往往可以保证。
陈慧琳《风花雪》专辑1996年
正东真正不能忽视的王牌实际是老板郑东汉,这个人在整个宝丽金的历史,甚至在港台华人流行音乐的历史中都实在太重要了。
郑东汉虽然是幕后老板,却并非一个纯粹的商人,他也是音乐人出身。年轻时与泰迪罗宾组过乐队,吉他玩的很溜,而他另一个身份就是又唱歌又演戏的郑中基老爸。对于宝丽金在港台的辉煌业绩,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假如不是郑东汉既懂音乐又能搞经营的出色实力,换一个不那么懂华人音乐特色的老外或者外行(对比同等几大国际唱片公司的亚洲事务,郑东汉是第一个华人片区的一把手),可能宝丽金的华人歌手阵容十之八九不会是今天看到的局面,因此,郑东汉在港台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几乎无可取代。
哪怕90年代后期由环球唱片兼并港台地区大片公司(仅环球就吞掉宝丽金、上华、丰华好几家公司),郑东汉依然是环球公司第一个华人合伙人,甚至他还要负责日本、新马等泛亚太地区,虽然后期歌手的音乐质量大不如前,但这家公司的规模却仍在扩大。
是他把邓丽君成功推入日本市场,是他在香港歌手中主推粤语流行歌,在八九十年代黄金时期,大批一线歌手巨星全是他手中的资源,因此当年的郑中基一直流传有“太子基”绰号,他一出道就由欧丁玉和张学友一个制作、一个伴唱保驾护航。尽管郑中基确实声音很有实力,可他并没唱几年歌,又跑去演神叨叨的无厘头喜剧,也许是他对后来的音乐市场已经不大看好吧。毕竟被环球收购整合的业务已经和过去鼎盛的宝丽金时代也没有太多关系了。
五、上华
上华唱片也是台湾地区资历比较悠久的公司,虽然这家公司正式使用上华的名字是90年代,实际是上格与华星(华星应该是代表香港公司在台湾地区开展音乐业务,比如齐秦就是华星在台湾发掘推出的重要歌手,早期就被列入华星旗下)两家公司合资。
上格与华星出现是80年前期,主要由左宏元、陈进兴、吕国梁等几个资深音乐人联手经营,实际老板是吕燕清和吕世玉。这家公司对女歌手的发掘绝对是港台众多大牌公司中的翘楚,90年代后期的百代虽然一度女歌手阵容最豪华鼎盛,但百代基本是挖现成的大牌女歌手,基本没包装什么新人,但上格与华星往往是推新人,单论造星实力也没法和上华的成就相比拟!
早期就推出有高胜美、李翊君、孟庭苇、陈明真等一批很有特色的歌手,比如高胜美出道的时候才十六七岁,吕燕清敏锐发现她的形象和声音都具备魅力,一手将她包装出道,《青青河畔草》《海鸥飞处彩云飞》一批与琼瑶剧密切关联的歌曲让她知名度迅速打开,加上高胜美擅长翻唱一些经典歌曲,比如《往事只能回味》(原唱尤雅林丽鸿)《哭沙》(原唱黄莺莺)《情难枕》(原唱林慧萍)等高水准歌曲,一举奠定情歌天后的地位,更别说后来左宏元的《千年等一回》让高胜美随“白娘子”红遍大江南北。
孟庭苇经典专辑《冬季到台北来看雨》1992年
从高胜美这种歌手走红可以看出,早期上华音乐的特色是抒情味浓厚,偶尔也有一些民谣感,之后孟庭苇更加典型。可以对比孟庭苇于1995年跳到新力哥伦比亚以后,只有《真的还是假的》一张专辑保持高水准,1996年的《心言手语》很快滑坡,跟着就逐渐被边缘化,和她过去《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谁的眼泪在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几张黄金时期专辑完全不能相比。
上华的成功和同期飞碟的特色极为相似,也是因为公司聚集了一批非常高水准的幕后音乐人,像飞碟有李子恒、陈大力、陈秀男、陈复明、殷文琦等一样,上华的核心有左宏元(就是民谣时期大名鼎鼎的古月,为邓丽君写过许多歌,包括高胜美的《千年等一回》,女儿左安安也是上华的歌手)、陈进兴(虽然不如左宏元资深,但出道很早,风格既时尚又传统,已于2015年病故,年仅55岁),吕国梁(是孟庭苇的伯乐,据说刚入公司时孟庭苇的前景并不好,《其实我还有些在乎》《成长》两张专辑都不成功,公司对其颇有非议,孟庭苇一度准备放弃。吕国梁认定她有特色,鼓励她坚持,从《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开始为孟庭苇制作专辑,果然扭转局面。也为飞碟旗下刚出道阶段的王杰写过《爱你像爱我自己》《梦醒的我》等歌)。
还有一个更加低调的吕祯晃(上华的核心音乐人,《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原声专辑就是他制作,孟庭苇《谁的眼泪在飞》,齐秦《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我拿什么爱你》都是他负责制作,他偶尔也写歌,比如《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都很有代表性)这一批老音乐人是从台湾民谣时期浸透过来的,有厚重的传统气息。正因为上华和飞碟品味有相似,所以李子恒、殷文琦、陈乐融、陈耀川等飞碟的音乐人也愿意跨刀为上华的歌手写歌。
齐秦90年代标志性经典《丝路》1996年
到90年代中期,随着飞碟消亡,上华很快挤占市场空间,齐秦、黄安、裘海正、许茹芸都在上华创造生涯高峰,据说上华一般不会主动去挖其他公司的歌手,都是歌手向上华靠拢,或者发掘新人,像许茹芸、许美静、熊天平堪称典范,包括动力火车。
上华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除了飞碟垮掉,丰华重新立足,当时滚石、百代等其他大公司为了应对激烈竞争,相对以稳健保守为策略,这样就给上华用优质的原创风格来树立乐坛地位的一个外部机遇。
当然同样也得益于上华内部几次格局调整,一是上华的名字重组,建立新时代的品牌理念;二是,由于齐秦加入后,陆续把好友刘天健、季忠平等音乐人带入上华,刘天健是齐秦“虹”乐队主力,同时包括另一个重要音乐人涂惠源(涂惠源并没有固定在上华,实际他也为丰华张惠妹、华纳郑秀文在《张惠妹》《值得》等重要专辑有主打贡献,包括蔡依林在环球出道时的《你快乐吗》等歌)。他们为上华调整风格,跟上时代潮流起到关键作用。换句话说,1996年以后的上华,基本以孟庭苇离开,许茹芸大红为分水岭,多少意味着上华早期传统偏民谣味的音乐风格结束,而新一代更加流行风格的成型。
像许茹芸的走红与刘天健、季忠平等人有非常大的关系。都知道许茹芸个子小小,外貌一点不出众,用不怕得罪人的话说,从外形上比当年的高胜美、孟庭苇恐怕差得都有点远,因此她第一张专辑《讨好》也不起眼,感觉没有什么包装。第二张《泪海》、第三张专辑《如果云知道》立刻爆发,感觉就是刘天健、季忠平、许常德三大重要音乐人的合力包装。
季忠平是上华后期最重要的音乐人,实际他出道很早,如潘越云风靡一时的经典《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就是季忠平参与制作的早期代表作,当时还在滚石公司。90年代初,季忠平加入齐秦的虹乐队做键盘手,一起跟到上华唱片,帮助齐秦制作《边界》专辑。
许茹芸奠定乐坛地位的《如果云知道》1996年
没多久,季忠平的私生活引发一场风波。他与上华一代玉女偶像陈明真有了感情,因为他刚好是陈明真的经纪人,非常尴尬的是,季忠平早已经结婚。陈明真虽然唱歌实力不算好,可也算比较有影响,从1990年《变心的翅膀》、1991年《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背心》以来每张专辑都有不少好歌,她与季忠平的瓜葛造成人气急速下滑,哪怕《念念不忘的情人》《情债》等专辑水准比早期还要高,但由于影射她的感情生活,销量并不好。后来虽然与季忠平顺利结婚,只能偶尔涉足影视圈,直到逐渐淡出视线。
而季忠平在上华转为力捧许茹芸,顺利成为乐坛风云人物,但后期刘天健的作用越来越大,让许茹芸多用真实嗓音,实际等于放弃许茹芸早期独特舒缓轻柔的“芸式唱腔”。季忠平只能尊重刘天健对歌手的改变,他也没有只为上华歌手写歌,还给吴奇隆写《孤星119》《做你的天》,给范晓萱写《雪人》,给彭佳慧写《爱到无路可退》,给堂娜写《你怎么可以不爱我》,给游鸿明写《受困思念》,几乎全是经典曲目。可以说,季忠平是90年代后期最有实力的商业抒情曲风高手,与当时另一个有同样资深经历,同样走红迟到的音乐人潘协庆(他是非常有个性的气质创作型歌手潘美辰的哥哥)有同等地位。
上华后期拥有的歌手资源虽然比较多元,但音乐风格却在几年下来再次逐渐单一,连熊天平、李翊君也都顺着刘天健的把握改变原来的路子,全都改走摇滚式嘶声力竭的怪异唱腔,而动力火车、迪克牛仔这一类型全是刘天健一手推出的。甚至当时还被刘德华邀请参与负责制作《男人哭吧不是罪》,也变成嘶吼型的摇滚风,与过去《忘情水》《天意》《相思成灾》等奠定的抒情路线,略讲究一点假声技巧的演唱风格完全不同。
刘天健对晚辈新人在风格转型塑造唯一相对成功的例子,恐怕就属杨丞琳算比较稳定,出道属于索尼新力并购的BMG博德曼唱片。刘天健在上华结束后,大部分时候都为索尼新力服务,前期为大中华地区副总级别,中间一度为华纳干活,2008年以后升到索尼博德曼大中华地区的负责人(2015年病故),由著名作曲薛忠铭为他的搭档助手,他们为杨丞琳的转型炮制了《半熟宣言》以后唱法转型。虽然杨丞琳的唱腔公认并不出色,但毕竟有了比较明显提升。杨丞琳坚持到今天还不断推出完整的专辑,依然拥有比较稳定的市场,刘天健、薛忠铭为她的定位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熊天平《雪候鸟》专辑1997年
但在当年,上华歌手本来十分看重的个性特色却逐渐丧失。好比高胜美、方文琳、李翊君这批老歌手虽然陆续也发新专辑,都没引起太多影响,跟着许美静沉寂,阮丹青这类新人没有占据市场。
如阮丹青本以幕后作曲起家,曾为点将的一姐张清芳写《没有爱的男人》,收在1995年《大雨的夜里》专辑,为滚石的新人黄嘉千写《句点》,收在1996年《爱已经满满的》专辑,两年后由上华推阮丹青个人专辑《跟踪》和《忠告》,水准并不算低,但并没有获得足够肯定。上华最擅长发掘女歌手的优势也完全丧失,几乎形成仰仗一批男歌手主打的局面,所以上华的经营最终还是被环球吞掉。
到2000年左右,原老板吕燕清、吕世玉也不甘心公司被收购,他们和飞碟的吴楚楚、彭国华一样重新组建新公司,这就是很快再次崛起的华研国际,董事长为吕燕清,副董事长是吕世玉。但一批老资格音乐人在新世纪以后基本淡出视野,不过也保留了一些比较资深的人才,如吕祯晃(出任华研国际的音乐总监)、王治平(他其实也没有固定在华研国际,也给孙燕姿、杨丞琳等其他公司歌手写歌,女儿王若琳出道也一度引人瞩目)、施人诚等。
这时候,吕世玉慧眼识人,打造出SHE这一新世纪最成功的女子组合,吸收海外日韩组合的曲风潮流,非常贴近年轻人的欣赏口味,这一女团红了差不多十来年,甚至单独出道的田馥甄仍然是人气极高的一线天后,这种奇迹只有当年小虎队拥有过,但小虎队的鼎盛阶段毕竟也没有SHE稳定。
后来华研国际还拥有动力火车(上华时期就出道)、信、林宥嘉、郁可唯(从滚石出道,近年跳槽华研国际)等众多歌手资源。但华研国际的新世纪风格和流行特色,毕竟又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上华唱片了。
六、娱乐
娱乐唱片虽然名气不大,却是香港一家蛮资深的唱片公司,于70年代中期就已经成立。当时香港本土影视产业开始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这家公司就以推出影视剧歌曲为主,早期拥有的歌手都是电视剧领域一些当红人物,像郑少秋、汪明荃(有《京华春梦》《杨门女将》《萧十一郎》等剧歌曲)、关菊英(有《梁山伯祝英台》《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剧歌曲)这些人气很高的演员,算是借影视剧的知名度来拓展音乐方面的市场。除了他们之外,真正有演唱实力的歌手也是在影视歌曲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罗文等,好比经典的《小李飞刀》剧集主题曲就是由娱乐唱片发行。
其中算影视界常青树的郑少秋,其实在影视歌曲方面也称得上资深前辈,虽然他多年来并不算以歌手身份知名,可实际在音乐界地位并不低。郑少秋在电视剧方面具有相当开拓性,据说从70年代初他就开启了以主演身份为剧集唱歌的先河,毫无疑问,这几乎成为港剧几十年来的一大特色。郑少秋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行专辑,他的声音也很有特色,毕竟他在当年属于走红偶像型人物,即使唱功并不算很强,但歌曲专辑卖的不错。娱乐唱片非常注重量身打造,因此郑少秋的歌曲特质,一是适合他本人演唱,二来也适合其他人传唱,难度不高,自然流行度比较广,通观反响好的一些影视金曲往往都有这样的特色。
从80年代一批金庸剧、古龙剧的插曲,再到90年代一些时装剧的歌曲,如众所周知的《大时代》《笑看风云》《天地男儿》等,郑少秋的剧集歌曲基本上全都相当好听,传唱一时。可郑少秋到内地重演一些古装戏,反而没有再继续受邀唱什么歌,感觉很简单,当时他的普通话发挥比较受限,因为早期无一例外都是粤语歌,所以郑少秋的歌手生涯基本是随着演出TVB剧的结束而结束了。
温兆伦《永远是你》1993年
娱乐唱片当然没有定型在影视剧配唱这一狭隘领域,从80年代以来也根据歌手专门企划流行音乐专辑,比如在娱乐唱片最知名的歌手应该要数温兆伦,其次要算陈松伶。
对于温兆伦,当然许多人也因为他有不少经典港剧而熟知,可他最早确实也是参与歌唱比赛以歌手身份出道,他在1982年,TVB和华星公司举办第一届新秀歌手选拔赛就参加了,不过只进入第一轮前三十名,第二轮选前十五名他就被淘汰。
温兆伦毕竟形象出众,后来还是加入TVB做一个节目主持,过两年顺利成为一名歌手推出专辑。只不过80年代中期流行歌手已经满大街的感觉,有实力有特色的很多很多,温兆伦这种唱功一般的纯偶像没有太明显优势,自然并不太有名。都知道,要到80年代末他当演员,凭借《义不容情》电视剧火爆以后,温兆伦的歌才回过头被带动起来。像《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灰网》《今生无悔》《火玫瑰》《魔刀侠情》《第三类法庭》,从80年代末90年前期,几乎温兆伦每部剧都算得上大红大紫,当时几张专辑也都非常契合剧集的感觉,甚至他在一众港剧演员里,算得上推国语专辑比较成功,也卖的比较好的,相比谭咏麟、张学友、黎明等也不见得逊色。
另外陈松伶也是80年代中参加歌唱比赛,反而她是以冠军身份出道。1989年第一部剧《天涯歌女》刚好扮演著名的金嗓子周璇,与黎明、郭富城和关礼杰等搭档,后来在无线大红的黎耀祥当时还只是小配角。熟悉她的都清楚,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陈松伶形象气质非常好,可她并不太愿意主演影视剧,只想好好做一个歌手。陈松伶对娱乐唱片制定的专辑计划和个人理念总有冲突,接连三张专辑都卖的并不好,当然几乎就没人知道她其实是一个歌手。
现实不由人,陈松伶无意中在《笑看风云》开始被多数影迷熟知,跟着《天地男儿》《新上海滩》两部重点剧集令她进一步走红。她的演员知名度越来越高,所以趁机离开娱乐唱片,拜台湾著名音乐人刘家昌为老师(刘家昌的佳作相当多,同时也是电影导演,上面提及高胜美翻唱《往事只能回味》就是其经典名作之一),歌艺获得较大提升,然后有机会搭档张学友参加音乐剧《雪狼湖》演出。2000年后渐渐减少演艺活动,只是偶尔才接一些演出。
罗嘉良转入英皇的《十优一良》2000年
与陈松伶几乎同时,另一个在90年代非常走红的剧集一线人物是罗嘉良,他偶尔也唱歌出专辑。实际上罗嘉良和温兆伦的经历非常相似,本来也想通过唱歌进娱乐圈,他参加1984年TVB的新秀歌手比赛,其实唱歌水准也属于一般般,不过仍然是形象出众,当时获得著名作词人卢国沾赏识,让他先去亚视为一些剧集演唱歌曲。
两年后,罗嘉良被TVB重新招入以演员身份发展,从龙套到小配角渐渐被人熟悉,再到90年代中期大红,罗嘉良在无线磨砺了十年。比如80年代《天龙奇侠》《中神通王重阳》,也包括温兆伦开始大红的《义不容情》,罗嘉良当时也算有些戏份的配角,饰演那个追求过刘嘉玲演的楚君的公子哥。
到1992年再与温兆伦搭档演兄弟的《火玫瑰》,罗嘉良虽还算不上男一号,可戏份也不亚于温兆伦了。之后张智霖、朱茵一版《射雕英雄传》,他也是重要的杨康,再到两人搭档《天地男儿》,罗嘉良终于凭连番的反派角色成为被大家欣赏的优秀男演员,此后就大多是一号主角,比如《难兄难弟》与吴镇宇搭档,《o记实录》《迷离档案》《天地豪情》他与黄日华、张家辉互相切磋,再到《流金岁月》《创世纪》《富贵门》,他已经是最核心的台柱。
由于罗嘉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不红,所以早期音乐专辑《别离后》《不做情人,做做朋友》一类自然都不知名。其实娱乐唱片还是用最好的班底为他打造歌曲,比如他的伯乐卢国沾,还有娱乐唱片最核心的作曲人徐嘉良。收录以各种影视剧集的主题曲插曲为主,比如《天龙奇侠》《失职丈夫》《神奇两女侠》《挑战巅峰》等等。要到《难兄难弟》《天地豪情》《创世纪》这期间的影视歌曲,罗嘉良的歌手身份才多少被大家有一些关注,他背后依然是徐嘉良等人的班底。
徐嘉良其实是地道的台湾作曲人,本属于飞碟公司这一音乐人最豪华的阵营出身。可他与香港娱乐唱片的长期合作貌似比飞碟更紧密。关于娱乐和飞碟的关系目前还很难解释清楚,因为一种说法,像温兆伦一度也被认为属于飞碟旗下歌手,像飞碟合辑《相亲相爱》中也有温兆伦。假如用颇带八卦色彩的揣测,也许当时飞碟旗下毕竟高手太多,徐嘉良毕竟还不算那一批音乐人的核心吧),一手把郑少秋、温兆伦、罗嘉良等歌手推到一个新高度。比如温兆伦走红的《灰网》主题曲《随缘》,《义不容情》主题曲《从未试过拥有》,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笑看风云》《天地男儿》几首主题曲。
包括为罗嘉良打造的一些歌,但总的来说,徐嘉良作曲抒情性强,对歌手的嗓音实力要求不算高,只要曲子旋律流畅动人,包装娱乐唱片这一类演员身份的歌手一般不太讲求难度,不去刻意让歌手卖弄唱功,所以他写的那些歌曲很容易传唱流行,也大多都能被歌迷喜欢。
罗嘉良在娱乐唱片也基本贯穿90年代,持续走红到2000年前后推出的《十优一良》《创世纪精选》《卫斯理原声专辑》等,也几乎同时是陈松伶单纯靠歌手身份能够被歌迷所熟知的阶段。2000年之后不久,娱乐唱片的创办人刘东去世,到2005年该公司就宣布彻底停业。因此娱乐唱片实际从2000年部分资源被新秀英皇娱乐收掉,英皇集团虽然是香港的资深财阀,但娱乐事业毕竟从1999年才起步,除了推新人就是大力挖掘其他歌手,比如李克勤、王杰、古巨基等。也包括影视上处于上升阶段的罗嘉良、张家辉,尽管他们实际新世纪后唱歌时间非常短。
虽然娱乐唱片在港台来说不算一家多大规模的公司,歌手也不多。这家公司一度名声鹊起,到最后彻底没落,个人以为恰恰象征曾经颇为繁荣的香港影视剧歌曲,互相拥有的某种血脉相连的微妙关系。因为我们无法忽视,2000年后的香港影视剧本身同样陷入明显的困顿挣扎,谁也无法回避在日益走向衰落了。
1.《【11号唱片】专题盘点香港、台湾、中国流行音乐界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中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号唱片】专题盘点香港、台湾、中国流行音乐界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中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13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