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在进攻时不应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将军古德里安。

二战时期有这样的坦克,众所周知,总体保护能力比肩德第4号(长官炮)和苏制T系坦克还要大。

但是,其引擎舱外的装甲厚度却设计地非常低,一旦引擎区域装甲层被击中便会造成整车瘫痪,也由此被誉为零式战斗机的陆地版本—朗森打火机。没错,它就是盟军装甲部队驰骋(二战)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

1940年,美军装甲部队受制于M3坦克的轻火力打击和低防护效力、无法匹配步兵以及其他支援装甲梯队进攻的作战劣势。为此,最高统帅部决意以新式坦克批量换装换装M3坦克装甲集群。

M4谢尔曼中型坦克(高清图片)

1942年9月,M4原型坦克实验车经过平地机动、越野、装甲防护等必要参数测试后,逐步列装美军以及英军等盟国装甲部队。在北非战场初期,由于德军装甲梯队多以三号中型坦克作为核心攻击单位(单位时间的有限穿甲距离维持在500米以内),火力打击优势明显不如新式M4坦克。所以,德军沙漠兵团在北非沿线损兵折将,并且大多三号坦克是从侧翼被击毁。如此说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机动攻击能力俨然占据领先技术地位。

不过,随着德制四号和虎I坦克逐步投入北非和欧洲战场,两方的装甲集群攻击差异化正在逐步缩小。并且,作为德军(北非地区)最高指挥官的隆美尔也发现M4坦克的动力舱室防护装甲板过于薄弱,德军坦克俨然可以直接绕过其火力端口,进行侧翼火力点跟踪打击。由此,大大可以减轻德军坦克的战场(弹药补给等)消耗量,并且节省坦克的战场活动周期,从而扩大占领地区的装甲绝对控制权。

M4谢尔曼中型坦克(遗留品)

那么,许多朋友便会产生一些疑问,M4谢尔曼中型坦克能够和豹式进行正面装甲对抗吗?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诞生对于二战后期的盟军装甲集群有何积极影响?

所以,为方便大家能够全方位了解这款坦克的作战优点和缺点。我会着重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单元、火力打击单元和机动控制单元作为阐述方向,从而具体展现它的作战能力。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火力打击单元

这里提前说一下,按照火力差异级别,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一共有75毫米、76毫米、105毫米三款改进坦克。其中,装备76毫米火炮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列装数量最多。所以,本篇文章便是以M4A376(76毫米系列)谢尔曼坦克作为标准军事单位。

M4谢尔曼中型坦克(105毫米榴弹炮型号)

首先,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火力端口装备了一款M1A2型76毫米坦克炮用于近、中、远程的协同攻击。按照英军坦克资料来看,这款火炮的有效穿甲射程维持在1000米以上,而同时期的德制三号坦克却只有500米的有效穿甲距离。

换言之,两款坦克便存在一个500米的有效射击空隙,M4谢尔曼中型坦克完全可以在600-800米的作战纵深内完成对德制三号乃至四号坦克的第一轮火力打击。按照定点攻击的战术手段来说,在敌方坦克的低机动或者非机动作战状态下,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可以保持对非占领地区的先期装甲争夺权。

同时,美军工程师考虑到M4谢尔曼中型坦克配合步兵进行抢滩登陆,制高点抢占的作战任务,便在坦克外部装载了两挺7.62毫米的M1919A4并列机枪,总储弹量高达6200余发。按照二战中期坦克作战的普遍时间,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最大战场活动周期维持在3-4小时以内。也就是说,其轻武器射击单元的有效单位耗弹量为2000余发,完全可以配合步兵以及其他支援军事单位进行协同攻击,有助于保障坦克的区域安全周期,从而提高远距离攻击效率。

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可见其76毫米主炮)

不过,随着虎式坦克逐步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后,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火炮打击优势也随着三号坦克退出一线战场而下降。即使是德军最初装备的虎I坦克,其换装的火炮口径高达88毫米,有效穿甲射程也提高至2000米以上。如此说来,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完全不能和虎I坦克进行正面火力对抗,也由此重蹈沦为德制三号坦克的轻坦作战劣势。

不过,这里还要提一项测试数据,按照英国坦克工业部门的资料来说,M4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的76毫米火炮,在92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倾斜度为30的88毫米均质装甲坦克,甚至比苏联T-34坦克更具备火力打击优势。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受制于北非地区的干燥气候,坦克火炮的耐久度以及火力打击精度也会逐步降低。

比较有趣的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唯一能和虎式坦克进行战场对决的火力打击系统绝非火炮而是运转火炮进行目标追踪的旋转炮塔。虽然说,在二战初期,旋转炮塔已经是主流的坦克技术。不过,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坦克装备的旋转炮塔却有10-15秒的运行周期,而此时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360度炮塔运行时间仅为7-9秒。

M4谢尔曼中型坦克(战场照片)

简单来说,同样发现一个打击目标,其他坦克从移动炮口到火炮控制、进而进行火力打击,整个打击系统的运行时间维持在16秒以上(注意:M4谢尔曼中型坦克火力端口还装备了垂直稳定仪,有利于稳定炮弹的精确打击范畴)。反观M4谢尔曼中型坦克,从选择目标到攻击的攻击周期仅为10秒以上。按照这份数据,一辆M4谢尔曼坦克在单位时间内的击毁敌方军事目标数量高于普通虎式、黑豹以及其他坦克15%以上。

虽然说,按照火炮端的打击效率,M4谢尔曼中型坦克完全不是虎式、黑豹乃至T-34的对手。但是,按照炮塔端的运转效率,M4谢尔曼中型坦克却能够在1小时内比普通坦克多击毁或者重创1-2辆坦克。所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俨然是一款适合集群化作战的主力坦克。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单元

当然,从二战中、后期的装甲集群对垒来看,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防护装甲对抗区间依然占据主流优势。其中,M4谢尔曼中型坦克改版的炮塔正面防护装甲和车体正面防护装甲均为63.5毫米。相较于德制三号中型坦克N型的50毫米均质防护装甲来说,必然占据抗饱和打击能力的后滞优势。

同时,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炮塔周边装甲的倾斜角度也高达56度。这里就补充一个重要知识点,坦克装甲倾斜角度的改变往往和战场抗打击适应周期成正比例递增关系。简单来说,一枚穿甲弹击中倾斜装甲层时,过低的倾斜角往往不能缓冲穿甲炮弹的穿透力度,进而会造成操作舱室的破坏。(注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制式坦克的炮塔垂直内部空间均为操控室,一旦炮塔端口被击毁,整个坦克的操作系统都会随即瘫痪)

M4谢尔曼中型坦克(最终版本)

反之,当坦克炮塔区域的倾斜装甲角度偏高时,便可以缓冲着弹点的破坏速度和穿透深度。同时,按照一枚穿甲炮弹800米/秒的初速度为基准,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倾斜装甲至少能够减轻25%以上的创伤面积,由此大大提高坦克的生存效率。

不过,倾斜反应装甲的抗攻击能力往往会随着车体被击中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弱。就拿现在各国主战坦克外侧的反应装甲块为例子,反应装甲块在受到攻击时,都会逐步解体,从而最终暴露坦克的正、侧面原始防护装甲层。所以说,坦克本身的区域防护装甲才是装甲对抗的终极比拼!

同时,德军装甲兵团在后期战场中,也逐步增添VI号虎式重型坦克拱卫军事据点和戍卫阵线。即使是早期的虎式坦克,均质装甲都维持在100毫米以上,两者的装甲差异厚度也接近36毫米以上。从个人理解来说,单凭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倾斜装甲也很难博弈虎式坦克厚重的垂直装甲带。

M4谢尔曼中型坦克(游戏内部画面)

并且,过高的装甲厚度差异还会造成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战场适应力逐步消逝,进而造成M4谢尔曼中型坦克攻击集群出现大规模的“攻击失力”(注意:所谓的攻击失力,便是在防护能力锐减的情况下,火炮系统只能勉强完成一轮火力覆盖便完全失去体系化的区域作战优势)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长宽高分别为7.54×3.0×2.97米,这已经和常规的重型坦克的载重身材一致。反观虎式坦克的载重身材也不过为6.70×3.14×2.80米,虽然两款坦克的高度相差0.17米,但是,由于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身材过于高大,很容易被德军装甲部队优先作为进攻目标。

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可见薄弱的引擎舱装甲)

据二战史料记载:由于M4谢尔曼坦克的身材比例过大,导致其在诺曼底登陆过程中共战损1300余辆,战损率高达59%。

一般情况下,各国工程师都会对主战型坦克的高度进行严格限制(注意:按照二战时期的坦克火力打击面积,坦克的最佳建设高度应维持在2.60米以内),其不仅是有助于减轻遭受敌军反坦克火炮袭击的伤害,也能够在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速、阻力,有利于坦克进行机动作战。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机动控制单元

首先,M4谢尔曼中型坦克搭载了一款福特GAA型汽油引擎,总推力为500马力,按照其34吨的基准重量来看,最大推重比为13.5匹/吨,略高于虎I坦克的12匹/吨(注意:虎I坦克的自重量为57吨,推进马力仅为700匹,远低于同类型坦克的正常机动能力)。简单来讲,在单位时间内,M4谢尔曼中型坦克至少能够比虎I坦克多行驶13%以上的区域作战面积。

从相关战史资料中披露,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虎式、豹式坦克进行袭扰作战时,两款德制坦克往往是由于侧翼装甲破坏而造成全车作战系统的直接瘫痪。简单来说,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机动效力也完全优于两款德制重型坦克。

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二战插画)

没错,M4谢尔曼中型坦克搭载的汽油引擎能够给整车提供48公里/小时的最大机动速度。同时,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战场最远使用周期也为161公里,而虎I坦克仅维持在140公里左右,两者便存在一个21公里的非合理攻击深度。

简单来说,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单次装甲(作战地区)控制周期高于虎I坦克,战场机动可靠能力也优于两款德制重型坦克。(按照相关数据说明,虎I和豹式坦克进入战场的最大攻击纵深为1000公里,然后必须进行后勤维修,从而大大降低其作战效率。但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战场自给后勤保障能力非常出色,最大攻击纵深可以延长至2000公里以上,机动作战的可靠能力非常出色)

当然,前文已经介绍过由于M4谢尔曼中型坦克采用的是汽油引擎,加之引擎舱室防护装甲厚度过低,容易在被击中时产生殉爆现象,从而造成坦克损毁。不过,这种防护装甲设计理论也是为保障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最大机动效力而做出的安全系数让步。毕竟,在二战后期,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没有直接进入一线战场进行集群式作战的机会(注意: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退出战场后,M4谢尔曼中型坦克便无法进行核心装甲攻坚战),而是多充当步兵坦克和支援补给坦克的后勤保障军事力量。

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坦克操作员

不过,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动力端口却有一项技术影响了现代主战坦克的发展进程,这便是位于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发动机舱室后部的五叶式散热器风扇。这种散热风扇在高速运转时,扇叶之间是交互工作的,从而可以很好地降低噪音,也能够节约冷却风扇使用能源的容积。由此,坦克便可以凭借低噪音优势进行单个装甲单位或者步兵集群的渗透作战,实现装甲袭扰作战的最大攻击效力。

同时,在进行越野或者山地作战时,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会由于较高的机动效力(注意:前文说的的48公里/小时为平地均速,其越野机动速度为40公里小时,远高于虎I坦克的21公里/小时越野速度)而比虎I坦克更快抢占军事制高点,从而配合地面以及空中部队完成对整个德军集团战斗群的远程合围攻击。当然,在北非以及欧洲平原作战时,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山地作战优势并不会显得特别明显。反观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有效利用M4谢尔曼中型坦克对日军地堡群和高山阵地进行爆破和抢占,大大提高了美军夺取卫戍岛屿的作战速度。

M4谢尔曼中型坦克(博物馆收藏品)

所以,平地机动速度和越野机动速度兼备的攻击型坦克也成为二战后期世界坦克技术发展的新指标!

反思

从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二战服役周期来看(1942年-1945年),其作为二战盟军装甲部队初期的核心打击力量,虽然凭借优越的机动能力和超低故障特点(注意:超低故障便意味着坦克的战场出勤效率大为提高,可以有效控制后勤补给和前线战场消耗的运转速度)等抢先占据北非地区的装甲机动控制权近1年,但随着防护效率更佳、火力打击面积更广的德制重型问世后,便逐渐演变为喷火坦克和反坦克自行移动火炮充当盟军的第二装甲打击和补给编队。

但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直接攻击效力依然完全弱于虎式、豹式坦克,它只能配合后期改进版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和苏制T-34坦克进行合力攻击。(注意:按照1V1的战斗模式,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有效存活周期仅为3-10分钟内)

M4谢尔曼中型坦克(75毫米坦克炮版本)

不过,作为一款装备量近50000辆的中型坦克,M4谢尔曼却在二战中的欧洲、北非和太平洋战场大大延缓了敌军攻击集团的攻击速度和攻击进程,从而保障盟军攻击集群对其进行合围攻击,完成对(陆地)装甲战场的实时控制。

文:历史小记者,参考谢尔曼坦克资料

图:部分网络配图,站内配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M4中型坦克专题之发动机舱保护薄弱的主力坦克M4谢尔曼重型坦克的作战效率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4中型坦克专题之发动机舱保护薄弱的主力坦克M4谢尔曼重型坦克的作战效率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138690.html